昨天,吕烛洲正忙着办理签证,因为他是泰国留学生。新的学期,他成了华中科技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博士新生。但吕烛洲的身份不只一个,他还在武汉各大高校卖起了泰国小吃零食。目前已经进驻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7所高校,月营业额过万元。
30次试验500人试吃
黄色的皮肤、黑色的眼睛,如果不开口讲话,走在华中科大的校园里,你一定不会相信吕烛洲是一名泰国留学生。吕烛洲的爷爷是广东汕头人,早年下南洋讨生活。“到中国读书,也是爷爷的心愿”,吕烛洲说。
2012年,吕烛洲进入华中科技大学攻读工程管理硕士,而他在泰国本科专业却是化学工程。“来到中国才发现自己更喜欢营销”,吕烛洲笑着说。
一年半以前,吕烛洲在一次留学生聚会上端出了一盘自制的泰国小吃木薯片,得到了所有留学生的好评。精明的吕烛洲敏锐地发现,为什么不能自己做些木薯片来卖呢,一定很有市场。
于是,吕烛洲买来泰国进口的木薯粉,加入蘑菇和泰国特有香料、泰国特有的棕榈油。“我们花了6个月,前后做30多次实验,请50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试吃”。
2013年9月,吕烛洲的“泰泰”木薯片登陆华中科大,在小卖铺、便利店都可以买到。由于开发出了咖喱、烧烤、海鲜和卤蛋四种不同口味,“泰泰”木薯片销量快速增长,一星期可以卖出500多包。
从入驻高校到开网店
为扩大市场,吕烛洲开始组建团队。通过朋友介绍,很快一个美国人、两个中国人、两个泰国人的五人国际团队搭建起来。
“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度,持有不同的观点”。吕烛洲说:“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改进产品、扩宽渠道”。2014年3月到6月,木薯片卖出6000多包,按每包5元计算,月营业额过万元。吕烛洲的泰国小吃也顺利入驻了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7所武汉高校。
但随着“泰泰”木薯片销量的增长,吕烛洲作坊式的生产显然跟不上需求。吕烛洲意识到团队具有国际背景、语言优势,更擅长的应该是营销,而不是生产。他果断放弃生产,将重心转向了营销。
2014年暑假,吕烛洲回泰国细心采购了9款特色小吃,售价从5元到8元不等。“这几款小吃在泰国很流行,也是大厂生产的,质量有保障”。
现在,吕烛洲和晨报之前报道过的“吃喝茶山刘”团队合作,借助网络扩大销售。他还开通了淘宝店,收到了广州、宁波的订单。吕烛洲计划,明年也许会做到其他城市。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