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广东省第五批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开始接受申报。据悉,江门人社部门也已组织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申报工作,这意味着江门有望在原有的6家博士后工作站、26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基础上,再次新增一批博士后科研单位。
博士后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是促进地方经济产、学、研转化的重要平台。自2002年江门首个博士后工作站建立以来,江门博士后制度日渐完善,在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提高建站单位科研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江门不少博士后科研单位也遭遇了人才难招难留、产业化程度低,以及资金不足等难题。历年出站的19名博士后,只有4人留在江门工作
专题统筹:詹雨鑫
专题撰文:董有逸
近半建站单位
认为博士后“很有用”
“早在12年前,江门某电池企业便已建立了首家博士后工作站。”据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科长苏捷介绍,目前江门共有32家博士后科研单位,包括6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26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而在这32家博士后科研单位中,建站单位绝大部分为企业。
“除了3家医院和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设立了4家博士后实践基地,其他28家都是企业。”苏捷认为,江门企业众多,这也反映了江门企业发展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申请建站是企业的自主行为,主要目的还是从企业自身需求出发,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解决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
至于具体的建站模式,江门企业多选择与省内高校或科研单位进行合作。江门市人社局提供的数据显示,12年来,江门先后进站(基地)博士后33人,出站19人,现有在站博士后14人,分别分布在12个工作站和基地。“上述人才多来自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8家省内重点高校和广东农科院,唯一的例外是位于上海的同济大学。”苏捷介绍,其中近七成基地的博士后来自国家级重点高校,近三成基地的博士后来自省级重点高校。
而在建站企业与合作高校、科研单位之间的关系方面,经过十余年的探索,江门不少长期引进博士后的企业也探索出了一套企业与博士后科研站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江门市人社局曾经就此问题进行过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曾有博士后进站的单位,94.4%与博士后流动站合作良好,认为博士后很有用和有用的比例分别是44.4%和38.9%。
投入逾500万科研经费
新产品年增产值逾6000万
江门近年来一直在持续引进博士(后),一些长期引进博士(后)的企业也因此受益匪浅。“设站单位和博士后在整合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资源为企业研发服务、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据新会区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股股长阮剑堂介绍,位于该区的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几年来共投入500多万元的项目经费,开展了“异形纤维加工用喷丝板”、“抗静电尼龙纤维及其制备方法”等多项博士后研究课题,利用这些项目的研究成果开发生产的新产品年增产值6000余万元,盈利2500余万元。
无独有偶,位于江海区的新时代胶粘科技有限公司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成功研发一种用于厂房、车库地面工程的乳液,区别于传统的环氧地坪技术,产品寿命可从原来的3—5年延至10年以上。企业成功研发出这个产品后,不断接到大单,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企业便因此获得1100多万元的效益。
此外,工作站和基地围绕科研生产的前沿技术、关键问题、技术瓶颈问题,还能起到联系高校和所在单位之间的桥梁作用,从而增强建站单位的科研生产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位于新会的广东彩艳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展了《仿真皮革方面的环保型PVC增塑剂研究》等课题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科研成果—“一种环氧棕榈油增塑剂的生产方法”已成功申请了国家专利。
苏捷认为,这些创新性、针对性比较强的科研攻关项目,为企业攻克了一些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难题,有力地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结构调整。更重要的是,博士后工作站通过在项目研发过程中的传帮带,将科研思路、理念、方法、模式传授给了科研助手团队,留给了单位;通过讲座、授课、技术交流等形式,将博士后的前沿理论和知识灌输给科研人员,提升了建站单位的整体科研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从而有效促进所在单位科研团队的培养。“这才是博士后科研单位留给江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无形财富。”
纵深
四大问题制约江门博士后制度
1
三区四市发展不平衡
据介绍,除了博士后工作站数量与珠三角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外,江门各市区的博士后工作站和基地的分布也并不平衡。其中,新会区的数量最多,有12家;其次是开平市7家,鹤山市和恩平市也分别有2家和1家;另外蓬江区、江海区各有2家和3家。
以新会为例,该区制造业发达,企业众多,是江门较早引进博士后的地区之一。阮剑堂透露,目前新会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有7家;先后引进博士后共有20名,目前在站博士后9人。与此同时,海洋渔业经济发达的台山市至今的建站(基地)数量仍为零,折射出江门三区四市之间的博士后工作发展水平差异之大。
事实上,这与江门各市区博士后奖励制度的差异不无关系。“目前江门只有新会区、开平市和恩平市建立了博士后奖励制度,而且在设站奖励方面的力度比市直高。”苏捷透露,新会对新设立的工作站和基地分别奖励30万元、15万元,给予生活补贴3万元/年;开平对新设立的工作站和基地分别奖励20万元、10万元,给予生活补贴3万元/年;恩平对新设立的工作站和基地分别奖励30万元、10万元,给予生活补贴3万元/年。值得注意的是,蓬江、江海两区是按照税收分享比例执行江门市制定的奖励优惠政策,没有出台另外的奖励政策。
而在整体上,受制于江门财政收入的不足,江门在设站奖励、生活补贴、科研资助和出站就业补贴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也几乎全面落后于珠三角其他各市。特别是博士后工作站的设站奖励力度,东莞、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发达城市的奖励金额分别为100万元、50万元、50万元,而与江门相邻的珠海和中山,对于博士后工作站的设站奖励金额也分别达到70万元和80万元,差距明显。这也直接影响了江门对博士后的吸引力,江门市人社局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江门有75%的建站单位认为,政府对博士后工作的资金激励扶持不足。
2
与当地产业结合程度低
总体而言,工作站和基地的分布与江门的产业布局及发展方向并无太大的相关性。根据江门市人社局提供的数字,江门的工作站和基地主要集中分布在第二产业的制造业,数量达到21家。但在江门重点发展的以LED新光源、船舶工业、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十分缺乏工作站和基地。近日省第五批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开始接受申报,并特别指出优先考虑珠江西岸先进制造装备业,但值得注意的是,江门目前尚无相关行业的企业建有工作站或基地。
此外,江门的博士后工作站和基地的分布也与各市区的产业定位没有明显对应关系,对重点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不明显。江门高新区位于江海区内,但江海区仅有2家基地,分别从事胶粘产品和电池材料的研究,与该区发展LED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位无关联;先进制造业江沙示范园区在蓬江区内,但是该园区没有一家工作站或基地,整个蓬江区仅有2家基地;与蓬江区GDP相若的新会区却有4家工作站和9家基地;新会区的造纸业十分发达,但没有建立与之相关的工作站和基地;台山市的农业特别是海洋渔业经济发达,但是该市的建站(基地)数量至今仍为零。
对此,五邑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刘志坚认为,江门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高层次人才,不同的产业行业类型、不同的企业单位类型需要的人才是不一样的。“江门需要各种层次的各类人才,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此外,他还分析,江门重视并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引进人才,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才载体建设的制约。“珠海为什么要建大学城?深圳为什么要引进和共建很多教育科研机构?目的就是建设好人才载体,产业上称为‘筑巢引凤’。”
3
城市吸引力不足
与其他珠三角城市相比,江门的博士后工作起步并不算晚,但尴尬的是,博士后工作站或基地建立起来了,博士后却没来,从而导致“空巢”现象。
“目前,仅30.8%的基地有博士后在站。”苏捷介绍,江门曾有博士后进站的基地有13家,但有50%的基地从来没有招收过博士后进站,“特别是第一产业的所有3家基地一直都没有博士后进站。没有在站博士后,‘学’就不能在‘产’和‘研’之间发挥桥梁作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负责人表示,引进博士后主要有两个难点。“一是由于竞争压力较大,博士后更倾向于到高校、科研机构的流动站工作,愿意到企业的很少,更别说江门这种二三线城市的企业了;二是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对口的博士后也并不好找。”
而在历年来出站的19名博士后中,只有4人留在江门工作,其中3人留在2家公立医院,留在企业的仅有1人。去外地高校任教的有10人,占出站博士后的52.6%。“博士后到一线大城市、到高校的倾向十分明显。”苏捷认为,原因在于江门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在软硬件方面与周边珠江三角洲发达城市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收入水平的差距,对博士后这种高层次人才缺乏吸引力。“比方说,博士后会考虑到未来子女教育问题,江门与广州、深圳无法比。”
4
与珠三角发达地区差距明显
纵观全省,工作站和基地在珠三角各市的分布情况两极化现象较为明显。据苏捷介绍,截至2012年,珠三角九市中,工作站数量排前4的城市,其工作站总量占珠三角总量的89.7%;基地数量排前4的城市,其基地总量占珠三角总量的75.9%。
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相比,江门的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数量并不落后。“江门拥有的基地数量为26家,在珠三角九市中排名第2,实属难得。”苏捷说,“但对于含金量更高的工作站,江门的数量仅仅排在珠三角第6,与广州、深圳、佛山等珠三角发达城市差距较大。”
以同样企业众多的佛山为例,截至去年年底,该市的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便已发展到40家,站点数量为江门的近7倍,位列广东省地级市第一。而在企业引进博士后流动站的18年里,共200名博士后来到佛山,其中40人选择扎根佛山。
在博士后管理体制上,江门与佛山相比也滞后不少。据了解,佛山为加强博士后的归属感,已着手筹建“博士之家“、”博士俱乐部”和“全国博士年会”,为他们提供各种生活及政策上的便利。此外,佛山还鼓励博士后们与导师教授联系,发挥合作教授的价值,鼓励他们在一些前沿领域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