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引才活动 > 专访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经盛鸿

关注微信

专访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经盛鸿

时间:2014-12-08来1源:南京日报 作者:91boshi

人物简介

经盛鸿,男,江苏盐城人,1944年10月出生,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教授,先后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学会”副会长、顾问,江苏省太平天国史研究学会副会长等,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日本侵华史与南京大屠杀史的教学与研究,曾在中国大陆与台湾、香港地区以及美国、日本等发表与出版《枷锁下的金陵》、《民国大案》、《武士刀下的南京》、《恶魔的吹鼓手与辩护士——战时日本新闻传媒与南京大屠杀》上下册、《西方新闻传媒视野中的南京大屠杀》上下册等书籍。

“一直以来,一些别有用心的日本右翼分子始终否认历史史实,一再篡改教科书中相关内容。然而,在铁证如山的历史事实面前,任何狡辩都是无力的。”和记者谈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经盛鸿越说越激动,辅以各种手势和丰富的面部表情,仿佛台下正坐着一群听众。

国内最早研究南京大屠杀史的高兴祖是其“领路人”

1982年日本文部省修改中学历史教科书,把“侵略”中国改为“进入”,妄图以此来否认侵略中国的史实。这一事件,激起了曾经受到侵华日军严重伤害的中国人民、南京人民的愤怒。

这一年,恰逢经盛鸿从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书。“当时国内深入了解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的人不多,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将这段历史传播给更多的人,于是我重点研究日本侵华史和抗日战争史。”经盛鸿说。

高兴祖是国内最早研究南京大屠杀史的人,也可以说是经盛鸿的“领路人”。经盛鸿深情地回忆,当时高兴祖是南京大学历史系老师,曾写过一本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小册子。1982年以后,南京市政府对南京大屠杀史高度重视,开始了“建馆,立碑,编史”等工作。在高兴祖的带领下,一批学者编撰的《侵华日军大屠杀史稿》于1987年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1997年再版,这是第一部较大的研究大屠杀史专著。上世纪90年代初,“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成立,高兴祖被推选为第一任会长。

跟着高兴祖和其他学者,经盛鸿投入到南京大屠杀史的研究中。

通过考证发现,当时南京的慰安所主要集中在太平南路、下关一带

“高兴祖和其他学者在南京大屠杀史的研究中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我必须在前辈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一是研究南京大屠杀期间,日本、西方和中国记者的活动与报道;二是研究南京沦陷8年的历史;三是研究日军在南京设立的慰安所。南京大屠杀不仅仅是屠杀,还包括烧淫掳掠,尤其是侵华日军的慰安妇制度,更是人类历史上黑暗的一页。”经盛鸿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开始收集资料,花费十几年时间查找40多个慰安所遗址。

经盛鸿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查找慰安所遗址,一方面,搜寻日伪时期的档案报刊,这项工作十分艰苦,需要成天泡在档案馆里仔细寻找考证。例如,在南京市档案馆,查到伪“南京市自治委员会”为日军建立慰安所的报告与批复文件,这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罪证;还查到专门为日本人服务的《南京指南》小册子,其中就记载着南京的9家陆军慰安所位置。再如,在上海市档案馆,查到了1938年8月伪“维新政府”的机关报《南京新报》,连续多日刊登整版广告:大优惠皇军——人民慰安所、倚红阁妓院、广寒宫妓院。另一方面,他通过实地考证以及见证人和受害者的回忆,再现当年侵华日军的暴行。

“当时南京的慰安所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经盛鸿说,一个集中在太平南路一带,因为这里曾是侵华日军的侨民区,许多日本人在这里生活经商,被称为“日人街”,因此这一带的慰安所特别多;另一个集中在下关地区,这里是南京的交通枢纽和商业集中区,下关火车站、长江码头又被日军军管,驻防日军较多,因此这一带也设立了多家慰安所。

朝鲜“慰安妇”现场指认,确定利济巷慰安所遗址

经盛鸿不仅走遍南京的大街小巷,查找到40多个慰安所遗址,还找到了多位当年的见证人和受害者,获得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

2003年初,日本学者西野瑠美子在朝鲜找到一位曾经在南京做过3年“慰安妇”的老人朴永心,并将这一线索告诉经盛鸿。朴永心老人很想重回南京寻找她当年遭受日军蹂躏的慰安所遗址,以她的亲身经历控诉日军的暴行。但她记不得当年所在“慰安所”的方位了,只记得这个慰安所有几个显著特征:慰安所周边有铁路通过,因为老人能清楚地听到火车声;附近有练兵场及水塘;还有一个私人诊所,那是她们经常就医的地方。经盛鸿觉得,为朴永心老人寻找她当年遭受日军蹂躏的慰安所遗址,很有意义,可以铁的事实回击驳斥日本右翼势力。他就根据老人的记忆片段,开始了艰苦的搜寻工作。“朴永心老人提到了铁路,我一开始以为这处慰安所是在下关,但找了很久也一无所获。”后来他想到,民国时期南京有一条从下关通向城南的小铁路(京市铁路),这家慰安所会不会在小铁路旁边?经盛鸿沿着小铁路的遗迹开始搜寻,最终,确定大行宫附近的利济巷就是当年的慰安所遗址。因为这家慰安所遗址不仅是日军占领南京期间规模最大的慰安所,而且里面都是韩国妇女。当地老人说,这附近原有一个大水塘,解放后填平了,在上面建了第二十二中学。2003年11月,在中日学者的共同努力下,81岁的朴永心老人来到南京,现场指认利济巷2号就是当年的“东云慰安所”,在当时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

国家公祭日活动举办在即,经盛鸿感慨地说,期盼了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他说,通过国家公祭日活动的举行,必将让南京大屠杀历史在国际上引起更大的重视与震动,从而沉重打击日本右翼势力试图歪曲、抹杀这段历史的企图。“我也因此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以后还要更加努力地潜心研究这段历史。”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