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坐落于广州市越秀区,周围环绕着中大附属一院、肿瘤医院、眼科医院、光华口腔医院和广东省人民医院等多家国内名列前茅的大医院。医学院有近150年的办学史,有长期的尊重学术、鼓励潜心治学的传统,有着良好的学术氛围和自由的研究环境,积极鼓励和支持年轻学者成长。经过多年的学术发展,医学院在各个生物医学基础研究方面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优势学术领域,产生了发表在Science、NatureBiotechnology,PNAS,JournalofClinicalInvestigation,Circulation等国际著名期刊上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新建成的37,000多平方米的医学科研大楼和价值近一亿的科研仪器共享平台和专业学科平台已经投入使用,学院现拥有中组部“人才”入选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等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教授。
为早日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我校拟通过扩大科研队伍、鼓励青年学子潜心治学来加快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获聘人员将得到优厚的薪酬,并且没有明确的教学任务,是各PI研究团队的重要学术骨干,同时是中山大学未来高层次人才的储备,是选拔核心教师队伍的人才库。专职科研和博士后队伍中的优秀者,聘期内或聘期结束时,可直接应聘学校副教授及以上职位。
中山医学院积极推进专职科研队伍的引进和建设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学院培养措施以帮助获聘人员成长。根据各团队的科研需求,现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多名优秀人才。
一、招聘岗位
岗位:特聘研究员、特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博士后。
名额不限,具体招聘团队情况见附件。
二、招聘条件及福利待遇
招聘岗位 |
招聘条件 |
工资待遇(税前) |
其他政策 |
备注 |
特聘研究员 |
年龄在38周岁以下,博士毕业;具有4项及以上代表性学术成果; |
30-36万元 |
专职科研人员和博士后为学院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条件符合可直接申请教授/副教授职位; 业绩纳入学院年度奖励范畴; 积极支持和鼓励获聘人员申请和主持各类科研项目; 可申请参与教学工作或院内教学培训,以培养教学能力。
|
代表性学术成果主要为ThomsonReutersJCR-SCI一区期刊论文,或中科院JCR-SCI分区表二区期刊以上的论文。 如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或取得特别突出的学术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或本学科公认最好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代表性学术成果项数可放宽。 |
特聘副研究员 |
年龄在38周岁以下,博士毕业;具有2项及以上代表性学术成果; |
19-25万元 |
||
助理研究员 |
年龄在35周岁以下,为海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博士毕业生。 |
14-16万元 |
||
博士后 |
12万或16万 |
三、应聘方式
有意应聘者可与团队负责人直接联系,请将个人学术简历、学历学位证明文件、职务证明文件、代表性业绩成果、同行专家推荐信2份等相关证明材料电子版发送至附件团队负责人邮箱,邮箱主题请注明:应聘专职科研人员/博士后。资料保密,恕不退还。学院按学校相关规定流程办理聘任手续。
本招聘启事长期有效,竭诚欢迎青年学者与我院联系!
联系人:罗莉陈素
联系地址: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中山医学院人事工作室
邮政编码:510080
联系电话:+86-20-87332129,+86-20-87331483
电子邮箱:luoli25@mail.sysu.edu.cn,chensu2@mail.sysu.edu.cn
中山医学院网站:http://zssom.sysu.edu.cn/Default.aspx
中山大学博士后网站:http://rsc.sysu.edu.cn/PostDoctor/
附件:中山医学院PI情况介绍
中山医学院PI |
研究方向 |
联系邮箱 |
|
中组部“人才”人才,教授 |
分子病毒学与分子免疫学 |
zhangh92@mail.sysu.edu.cn |
|
中组部“人才”人才,教授 |
肿瘤病毒的致癌机理 |
yuanyan3@mail.sysu.edu.cn |
|
“青年人才”人才,教授 |
分子病毒学与抗病毒药物 |
lyiping@mail.sysu.edu.cn |
|
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教授 |
HIV潜伏感染机制及免疫治疗 |
||
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教授 |
病原微生物转录及转录后调控机制 |
xmguo2005@yahoo.com |
|
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教授 |
宿主与病毒的相互关系 |
zhangp36atmail.sysu.edu.cn |
|
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教授 |
蛋白质功能研究;分子诊断;功能基因组研究 |
yuxb@mail.sysu.edu.cn |
|
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获得者,教授 |
抗感染免疫与免疫调节 |
wuzhd@mail.sysu.edu.cn |
|
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教授 |
病原分子生物学 |
xuerong2@mail.sysu.edu.cn |
|
教授 |
寄生虫感染免疫与分子流行病学 |
fanglilu@yahoo.com |
|
教授 |
分子病毒学 |
jianglf@mail.sysu.edu.cn |
|
教授 |
病毒致病与免疫的分子生物学;分子病原微生物学 |
laixm@mail.sysu.edu.cn |
|
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授 |
感染性疾病免疫机理 |
||
中组部“人才”人才,教授 |
共刺激和共抑制分子对免疫反应的诱导、分化和成熟的调节机制;共刺激和共抑制分子的调控用于治疗癌症,自体免疫疾病和感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
chenlp3@mail.sysu.edu.cn |
|
中组部“人才”人才,教授 |
先天免疫信号转导;炎症与肿瘤发生;肿瘤免疫治疗和临床研究;表观遗传学和干细胞研究 |
rfwang888@hotmail.com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 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
免疫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 |
zhouj72@sysu.edu.cn |
|
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获得者、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 |
免疫和疫苗的研究 |
changyou_wu@yahoo.com |
|
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教授 |
抗感染免疫及炎症调控机制研究 |
huangxi6@mail.sysu.edu.cn |
|
中组部“青年人才”人才,教授 |
免疫学 |
yangkeli6@mail.sysu.edu.cn |
|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病毒致癌与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分子病毒学与分子肿瘤学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 |
分子病理学 |
junli99@gmail.com |
|
中组部“青年人才”人才,教授 |
肿瘤代谢与信号转导 |
||
教授 |
1、肿瘤免疫、病毒免疫 2、呼吸道病原的变异变迁 |
caoky@mail.sysu.edu.cn |
|
教授 |
垂体瘤发病机制和中枢神经退行性变的研究 |
zhuyongh@mail.sysu.edu.cn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
干细胞增殖分化分子机理 |
xiangp@mail.sysu.edu.cn |
|
中组部“青年人才”人才,教授 |
诱导多能干细胞 |
v-will@live.cn |
|
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教授 |
肿瘤干细胞生成及肿瘤发生、转移的分子机理 |
wanghaih@mail.sysu.edu.cn |
|
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教授 |
疾病蛋白质组学-病理机制及药物和疫苗干预 |
zhouxw2@mail.sysu.edu.cn |
|
中组部“人才”人才,教授 |
肥胖型高血压发病机制 |
tianxin.yang@hsc.utah.edu |
|
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教授 |
肾脏病理生理学 |
wangwd6@mail.sysu.edu.cn |
|
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教授 |
肾脏病理生理学 |
lichl3@mail.sysu.edu.cn |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山大学杰出教师桐山奖获得者,教授 |
离子通道与心血管疾病 |
guanyy@mail.sysu.edu.cn |
|
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授 |
心血管疾病防治新靶点的确立 |
zhoujg@mail.sysu.edu.cn |
|
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教授 |
心血管药理与创新药物研究 |
wangglei@mail.sysu.edu.cn |
|
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教授 |
内皮功能与心血管疾病 |
duyanhua@mail.sysu.edu.cn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获得者,教授 |
基因工程药物与基因治疗 |
gaogq@mail.sysu.edu.cn |
|
教授 |
心血管发育与再生;疾病模式动物研发与标准化 |
caiwb@mail.sysu.edu.cn |
|
教授 |
血管增生性疾病的分子机制;血管抑制因子的作用和分子机制 |
yangxia@mail.sysu.edu.cn |
|
教授 |
心血管重塑分子机制与防治研究 |
lichaoh@mail.sysu.edu.cn |
|
教授 |
心血管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 |
tanhm@mail.sysu.edu.cn |
|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教授 |
心血管生理学和生物反馈 |
wangth@mail.sysu.edu.cn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教授 |
神经药理学、肿瘤药理学 |
zhuwenbo@mail.sysu.edu.cn ygm@mail.sysu.edu.cn |
|
教授 |
神经元凋亡及其信号转导,帕金森病机制与治疗新靶标,蛋白质组学 |
limt@mail.sysu.edu.cn |
|
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教授 |
分子肿瘤药理学 |
taol@mail.sysu.edu.cn |
|
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获得者、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教授 |
干细胞源性神经网络及其环路在脊髓重建 |
zengysh@mail.sysu.edu.cn |
|
教授 |
中枢神经突触可塑性与疾病 |
liuxg@mail.sysu.edu.cn |
|
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教授 |
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帕金森氏病相关基因和蛋白的功能性研究 |
linxian3@mail.sysu.edu.cn |
|
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教授 |
细胞与分子神经生物学 |
cheny33@mail.sysu.edu.cn |
|
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教授 |
学习记忆的分子机制及抗老年痴呆药物的高通量快速筛选 |
gu_huaiyu@yahoo.com |
|
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教授 |
与弱视相关的神经和分子生物学机制;哺乳动物皮层不同感觉领域间的相互作用;成年动物视皮层可塑性的重新激活;哺乳动物视皮层发育可塑性 |
jiangb3@mail.sysu.edu.cn |
|
教授 |
突触可塑性与疾病(痛觉病理生理) |
xinwenjun2002@yahoo.com.cn |
|
教授 |
神经疾病的基因药物研究 |
lifeng@mail.sysu.edu.cn |
|
教授 |
神经损伤与再生的基因调控与药物治疗 |
zhoulih@mail.sysu.edu.cn |
|
教授 |
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基础研究/中西医治疗 |
wanghq@mail.sysu.edu.cn |
|
教授 |
神经退行性变的病理机制和实验治疗 |
leiwl@mail.sysu.edu.cn |
|
教授 |
脑衰老的线粒体机制 |
xujie@mail.sysu.edu.cn |
|
教授 |
遗传与疾病;产前诊断 |
jiangwy@mail.sysu.edu.cn |
|
教授 |
医学细胞与分子遗传学 |
chenzh@mail.sysu.edu.cn |
|
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教授 |
精神损伤的发生机制研究 |
hzhao@163.com,zhaohu3@mail.sysu.edu.cn |
|
教授 |
法医物证学 |
||
教授 |
猝死分子病理学及细胞电生理学 |
chengjd@mail.sysu.edu.cn |
|
李淼新 |
教授,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 |
系统遗传学的创新方法研究 |
|
DmitryGabrilovich |
教授,中组部外专人才人才 |
分子免疫学 |
|
医学生物信息学平台 |
吴忠道教授,周毅副教授 |
医学信息学 |
|
为防止简历投递丢失请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邮件标题格式:应聘职位名称+姓名+学历+专业+中国博士人才网)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