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实验室位于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校园环境幽雅,交通便利。郑凌伶教授带领的组学与AI智能合成团队聚焦合成生物学、非编码RNA调控机制解析、AI辅助的功能基因预测、代谢通路智能重构、植物表型优化及昆虫化学生态干预等关键科学问题,致力于多学科交叉与基础应用融合研究。团队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具备高水平的数据分析平台、完善的实验平台、多学科交叉协作氛围与多源项目支持与国际化科研究视野。
我们诚邀对代谢工程、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或生物合成充满热情的年轻学者加入团队。这里不仅是一个专注科研的舞台,更是一个打磨科研素养、探索产业转化路径的孵化器。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面上项目、广东省项目、深圳市项目、企业合作项目等多重资源支持下,直面真实科学问题,在高水平平台上施展拳脚。
现“合成生物智造”方向面向海内外诚邀优秀青年学者加盟,共同探索生物学智能合成与农业生物技术的未来图景。
合作导师:
郑凌伶,中山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副院长。长期致力于非编码调控元件挖掘及数据平台建立,利用基因组、转录组、表观组、翻译组等多组学技术,开发人工智能算法和数据库,探究基因组中非编码调控序列的功能。在国际杂志上发表论文23篇,其中1篇文章受到Science编辑点评,1篇文章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近年来主要采用多维高通量组学技术研究病原生物-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建立了全面的非编码RNA数据库tModBase、deepBase 2.0,dreamBase,ColorCells, exomiR-Explorer等,并开发了专门从高通量测序数据中挖掘tRNA及其修饰特征的工具。代表性成果发表在NAR、PNAS、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Plant Biotechnol J等多个专业领域杂志上。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包括青年基金、面上项目等,同时还获得了 “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项目资助。担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计算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核糖核酸专业青年委员会委员,多次受邀在重要国内学术会议上进行大会报告,并获得“第十届全国核糖核酸(RNA)学术讨论会”优秀青年学术报告奖。受邀担任担生物分子期刊的组稿编辑,建设“Single Cell RNA Sequencing Approaches in Immunology”特邀专刊,并担任NC,NAR,BMC Biology,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等杂志的审稿人,参与撰写《RNA研究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学科发展战略系列研究报告》、《非编码基因生物学研究进展(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发展报告)》等。
夏忆寒,中山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副教授,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瑞典隆德大学生物学博士,2020-2023年在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实验室任博士后研究员、特别研究员。长期从事化学生态学和合成生物学相关工作包括昆虫性信息素合成机制探究,解析植物挥发物的释放机理及调控机制,利用合成生物学手段重构异源微生物及植物的代谢通路,用于昆虫信息素和其它高附加值绿色防控化合物的合成及释放,从而通过绿色手段进行害虫综合治理;同时支撑学院农业合成生物学方向研究。发表高水平论文十余篇,主持并参与完成瑞典科研项目9项、博士后项目1项等;授权国际发明专利2项。担任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 客座编委,并负责专题“Synthetic Biology”。现主持和参与多项科研项目,主持经费超400万元。
一、招聘岗位名称及人数:
博士后研究人员2-3名
二、岗位职责:
在团队PI的协助下,独立开展研究工作。
三、任职条件:
1. 已获得或即将获得生命科学相关方向博士学位,包括但不限于分子生物学、植物保护、作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微生物学、药学等。
2. 具备扎实的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实验基础,能熟练开展生物材料制备、分子克隆、基因编辑、蛋白表达纯化、目标代谢物提取与定量分析等关键实验。特别欢迎在重组表达系统构建、酶功能验证、代谢工程设计与优化方面有实际研究经验的申请者加入。
3. 具备较强的英文文献阅读与科技论文写作能力,能独立开展科研项目并协助团队申请科研项目、撰写论文。
4. 在本领域以第一作者发表过高水平研究论文。
5. 年龄不超过35周岁,博士毕业不超过3年,未在深圳市从事过博士后工作(符合深圳市博士后引进政策)。
6. 热爱科研,工作踏实认真,善于独立思考,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具备以下研究经验者优先考虑:
1. 基因编辑、细胞培养、高通量测序建库等分子生物技术;
2. 高效液相色谱、气质联用(HPLC/GC-MS)、代谢组或转录组数据分析;
3. 代谢工程或合成生物学等相关实验经验。
四、岗位待遇:
与学校签订博士后聘用合同,聘期内团队将为博士后提供非常具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科研支持,具体薪资根据申请人科研经历和成果面议。博士后出站后留在深圳市工作,签订三年以上劳动(聘用)合同的,可直接申请获得深圳市给予的36万元生活补贴。优秀者将推荐申报国家/省市级人才项目,支持其进一步发展。可申请学校人才房,享受课题组的绩效奖励,以及申报广东省和深圳市的相关人才计划和项目的支持。可依托中大农生学院申报“逸仙博士后”项目(https://ab.sysu.edu.cn/zh-hans/article/416)。
五、申请方式:
请将以下材料合并为一个PDF文件发送至zhengll33@mail.sysu.edu.cn郑老师或xiayh23@mail.sysu.edu.cn夏老师(邮件标题注明“博士后应聘+姓名+研究方向”):
1. 个人简历;
2. 自荐信(简述研究背景与未来计划);
3. 博士论文摘要或代表性论文全文;
4. 其他可支撑材料(如获奖情况、项目经历等)。
再次热忱欢迎富有激情、勇于探索、追求卓越的青年学者加盟。我们将为你提供优质科研平台与成长机会,共同追求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研突破。加入“组学×AI×合成生物学”的科研前沿,探索新药物、新功能分子设计的无限可能!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https://ab.sysu.edu.cn/zh-hans/node/1239
为防止简历投递丢失请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邮件标题格式:应聘职位名称+姓名+学历+专业+中国博士人才网)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