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链接查看:
http://cmatec.cma.gov.cn/wwwroot/cmarcw/upload/image/c7d8e6da-101e-4b7b-a3f8-af79e4829af7.png
我院现有一支老中青相结合、以高层次人才、青年科技骨干和基础人才为主体,以中国气象现代化建设和气象科技创新为宗旨,进行国内外大气科学前沿领域研究的实力雄厚的科技人才队伍。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76名(正研级71名,副研级105名)。硕士以上学位人员242人(博士165人,硕士77人)。全院有55名科研人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拥有4名国家“人才”人选,1名国家“万人计划”人选,以及一批荣获国家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国气象局特聘专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英才等的国家和部门级优秀气象科技人才。
我院主持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行业专项以及部委重大研究项目等,在灾害性天气、气候研究、雷电预警、大气成分研究、农业气象、人工影响天气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形成了一批国家和部门级科技创新团队,研究内容涉及到大气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各个方面,取得一大批重要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省部级科技奖多次,多项研究成果在国家级业务平台转化应用,被科技部授予“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1年获批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2016年入选科技部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7年博士后出站人员需求计划
工作部门 | 岗位方向 | 专业 | 备注 |
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 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机理及预报方法和预警技术 | 大气科学、大气物理学、气象学相关 |
2017年 12月31日前出站 |
区域数值天气模式关键技术 | |||
大气探测理论和方法 | |||
雷电预警预报和防护 | |||
气象资料分析与应用中心 | 东亚区域大气再分析技术 | 大气科学、气象学相关 | |
气象资料应用和评估技术 | |||
气候系统研究所 (极地气象研究所) |
次季节至季节变化机理与预测理论 | 大气科学、气象学相关 | |
天气-气候一体化模式动力框架研发和物理过程参数化 | |||
极地气象观测、分析及其应用 | |||
大气成分研究所 | 大气成分观测、变化机理及影响 | 大气科学、大气物理、大气化学、环境及化学相关 | |
环境气象精细化监测预报与评估 | |||
大气成分与气候变化 | |||
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研究所 | 农业气候资源与灾害防御 | 应用气象相关 | |
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 | |||
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 云降水和人工影响天气基础理论和应用 | 大气物理学相关 |
(一)请将列表中应聘材料压缩后,邮件主题名和附件文件名统一按照“姓名—博士就读院校—应聘部门”的格式命名,发送至邮箱renshi@camscma.cn。
应聘材料:
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7年博士后出站人员登记表(见附件);
2.学历学位、获奖情况、科研成果等证明材料。
(二)简历投递截止时间:2017年6月30日。
(三)欢迎登录我院主页了解详情,网址:http://www.cams.cma.gov.cn/。
(四)联系电话(010-68408125或010-68406326)。
附件:2017年博士后出站人员登记表.doc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为防止简历投递丢失请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邮件标题格式:应聘职位名称+姓名+学历+专业+中国博士人才网)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