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于2010年8月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建站以来,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60余人,承担各类研究项目200余项,取得成果近400部。2015年、2020年连续两次在全国博士后综合评估工作中被评为“优秀”等级。
二、招收条件
报名人员应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2.品行端正,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和不端行为;
3.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或于2025年毕业的博士研究生;
4.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非在职人员,能够全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5.具有较为扎实的学术功底和科研基础能力,发表过一定数量学术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优先考虑);
6.具有较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研究能力 ;
7.符合北京市相关政策规定的其它条件。
三、招收名额及岗位需求
2025年我院拟就以下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博士后,具体需求为:
岗位序号 | 合作导师 | 专业需求 | 电子邮箱 |
1 | 常越男研究员 | 清史、边疆民族史等相关专业 | manxuesuo@126.com |
2 | 陆小成研究员 | 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生态学等相关专业 | luxc88@163.com |
3 | 郭万超研究员 | 文化旅游研究、人工智能与媒体发展等相关专业 | trenhy@sina.com |
4 | 冮树革研究员 | 社会建设、社会治理、社会政策等相关专业 | gangshuge@bass.org.cn |
5 | 陈红玉研究员 | 文化产业、视觉传播、中国美学等相关专业 | 99954937@qq.com |
6 | 倪维秋研究员 | 经济地理、区域经济、土地资源管理等相关专业 | 10146807@qq.com |
此次招收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
(一)报名时间:招收公告全年有效。
(二)报名所需材料:
1.《北京市社科院应聘人员申请表(博士后)》(见附件);
2.身份证、户口簿、学历及学位证书(应届毕业生未取得学历学位证书的提供学生证或其他在校证明);
3.充分反映本人科研成果的相关材料,包括论著目录、重要论文情况,主持或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及获资助、奖励情况;
4.两封相关领域专家推荐信(其中一人须为本人博士阶段导师);
将以上材料电子版(扫描件)压缩后编辑文件名为“报名XXX研究员岗位+本人姓名+手机号”,发送至岗位需求表中对应电子邮箱,同时抄送一份至kyytg@bass.org.cn。
五、招收程序
(一)资格审核
我单位组织审核报名人员资格条件。通过资格审核的报名人员,进入面试及成果考评环节。
(二)面试及科研成果考评
1.面试及科研成果考评分所、院两级进行,合作导师及所在研究所对报名人员进行首轮面试,院级进行第二轮面试;
2.面试及成果考评成绩实行百分制,合格分数线均为75分;
3.参加面试人员同步提交过往论文及科研项目成果复印件,考评组对成果进行考评打分;
4.综合成绩的计算方法为:面试成绩占70%,科研成果成绩占30%;
5.所级面试依据报名情况随时举行,院级第二轮面试依据所级面试情况举行,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三)考察体检
在面试成绩合格人员中,按照综合成绩择优确定考察体检人选。如考察体检人选自愿放弃或体检、考察不合格,按综合成绩排名顺序递补考察体检人选,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有关体检标准执行。
(四)公示和办理进站
确定拟进站人选后,录用人员名单在我单位网站公示7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的,成为正式进站人员,按国家、北京市有关规定办理进站手续。
报名人员须对提供的个人信息、科研业绩、证书证件等相关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如出现虚假信息、伪造相关材料等情形,个人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附件:北京市社科院应聘人员申请表(博士后)
联系人:樊老师 王老师
联系电话:010-64854821 64872504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2025年4月30日
为防止简历投递丢失请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邮件标题格式:应聘职位名称+姓名+学历+专业+中国博士人才网)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