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直属于国家教育部。学校现有海淀区学院路和昌平区府学路两个校区。
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1954年,学校迁址至学院 路。文革中学校被停办,文革结束后复办。1983年,北京政法学院与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组建为中国政法大学。1985年,学校开辟昌平校区新校址。学校形 成一校及本科生院、进修生院、研究生院三院办学格局。进修生院后更名为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单独办学,2000年复又合并于中国政法大学。
学校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20余万人,参与了自建校以来几乎国家的所有立法活动,引领着国家法学理论的变革和法律思想的更新,代表着国家对外进行法学等领域的学术交流。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948人,其中本科生8297人,研究生5762人,留学生889人;教师903人,其中教学科研岗位教师821人,辅导员82 人;教学科研岗位教师中博士生导师140人、硕士生导师586人,教授248人,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比例达87.21%。
学校现有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 义学院、社会学院、法律硕士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儒学院、高级政法管理干部进修中心、中欧法学院、科学技术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共19个教学单位;设有诉讼法学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法律史学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证据科学研究院(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法治政府研究院(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人权研究院(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比较法学研究院、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法和经济学研究中心、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10个校级科研机构。
学校设有法学、侦查学、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国际政治、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经济学、国际商务、哲学、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社会 工作、应用心理学、英语、德语、新闻学共18个本科专业,其中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7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硕士学 位授权点、2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社会学、 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其中,法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学校先后与34个国家和地区的151所知名大学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通过多种合作交流项目派出近千名师生赴境外学习交流。2008年建立的中国政法 大学中欧法学院是中国政府和欧盟在法学教育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随着该项目的实施,学校培养国际型法律人才的格局、规模已经初步形成。
学校的校训是: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中国政法大学2014年度管理及其他专业技术岗位招聘(应届毕业生)启事
根据中国政法大学2014年度招聘计划及相关规定,现就本校管理及其他专业技术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宜公布如下:
一、招聘范围与条件
(一)遵守国家宪法、法律及相关规章制度。
(二)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中共党员优先。
(三)身体健康,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熟练应用计算机,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技能。
(四)非本校教职工配偶、子女及其他近亲属。
二、招聘岗位及具体条件
招聘岗位 |
招聘部门 |
招聘人数 |
具体条件 |
|
管理 |
校部机关及教学科研单位 |
17 |
取得海内外知名大学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全日制本科毕业且在校期间表现特别优秀。 |
|
学生辅导员 |
教学院部 |
6 |
(1)取得海内外知名大学硕士及以上学位; |
|
其他专业技术 |
编 辑 |
学报编辑部 |
1 |
取得海内外知名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热爱编辑工作,文字功夫好,行政能力较强。 |
人权研究院 |
1 |
取得海内外知名大学人权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全日制本科毕业且在校期间表现特别优秀;具有一年以上的海外学习经历,能熟练地运用英语作为日常和工作语言。 |
||
司法鉴定 |
证据科学研究院 |
2 |
取得海内外知名大学司法鉴定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全日制本科毕业且在校期间表现特别优秀;科研能力强。 |
|
图书资料 |
图书馆 |
3 |
取得海内外知名大学图书情报或信息管理专业等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全日制本科毕业且在校期间表现特别优秀。 |
|
财务会计 |
财务处 |
2 |
取得海内外知名大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全日制本科毕业且在校期间表现特别优秀。 |
|
审计 |
审计处 |
1 |
取得海内外知名大学审计学或基建工程专业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全日制本科毕业且在校期间表现特别优秀。 |
|
暖通、电气、工程 |
物业管理中心 |
1 |
取得海内外知名大学暖通、电气、工程等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全日制本科毕业且在校期间表现特别优秀;熟练掌握暖通类或电气工程类相关专业知识。 |
|
音响 |
宣传部 |
1 |
取得海内外知名大学音响、新媒体、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和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全日制本科毕业且在校期间表现特别优秀;能适应两校区工作,有剧场实践操作经验者优先。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信息化建设办公室 |
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全日制本科毕业且在校期间表现特别优秀。 |
三、招聘程序
(一)应聘人员请于2014年2月20日之前登录中国政法大学高校教师招聘系统(www.edu.cn/cupl)投递简历,投递简历时请一定选择所应聘的职位。
(二)审查遴选符合招聘条件的优秀应聘人员参加学校组织的笔试、面试、心理测试、体检及审查。
(三)对拟聘人员进行网上公示。
(四)办理相关聘用手续。
四、新招聘的应届毕业生,实行人事代理制度,享受事业编制人员待遇。
五、人事处联系方式:010—58909112。
中国政法大学人事处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根据中国政法大学2014年度招聘计划及相关规定,现就本校教学科研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宜公布如下:
一、应聘者应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一)遵守国家宪法、法律及相关规章制度。
(二)热爱教育事业,具有优良的教师职业素养。
(三)具有连续一年以上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者优先。
(四)身心健康。
(五)非本校教职工配偶、子女或其他近亲属。
二、岗位需求及招聘具体条件
部门及联系电话 | 专业 | 数量 | 学历学位 | 具体条件 |
法学院 010-58909304 |
行政法学 | 1 | 博士 | 应届毕业生应取得海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非应届毕业生须为海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后出站人员,或具有高等学校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岗位任职经历,且已取得较突出的教学科研成果。 |
实践教学 | 1 | |||
民商经济法学院 010-58909328 |
经济法学(经济法/社会法/会计法等) | 4 | 博士 | 应届毕业生应取得海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非应届毕业生须为海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后出站人员,或具有高等学校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岗位任职经历,且已取得较突出的教学科研成果。 |
商法 | 1 | 博士 | 应届毕业生应取得海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非应届毕业生须为海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后出站人员,或具有高等学校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岗位任职经历,且已取得较突出的教学科研成果。 | |
环境法或国际环境法 | 2 | 博士 |
1.海外知名大学毕业并取得环境法或者国际环境法专业方向博士学位; 2.能够用中、英文双语开设环境法和国际环境法课程; 3.熟悉环境法国际合作项目申请与管理或者有在高校从事国际项目合作管理的经历; 4.具有团队合作和公益奉献精神,能专心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
|
国际法学院 010-58909358 |
国际法 | 3 | 博士 | 1.应届毕业生应取得海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非应届毕业生须为海外知名大学博士后出站人员,或具有高等学校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岗位任职经历,且已取得较突出的教学科研成果,在国际法专业领域发表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或专著者;2.能熟练运用英语为工作语言。 |
刑事司法学院 010-58909376 |
刑法学 | 1 | 博士 |
1.应届毕业生具有海外知名大学硕博学位或海内外知名大学双博士学位(至少一个海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非应届毕业生同时应具有高等学校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岗位任职经历,已取得较突出的教学科研成果。 2.有海外大学任教经验者优先。 |
侦查学 | 1 | 博士 |
1.应届毕业生具有海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且本科阶段具有理工科背景,硕士研究生阶段获物证技术学或侦查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阶段学习侦查学或证据法学专业。非应届毕业生同时应具有高等学校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岗位任职经历,已取得较突出的教学科研成果。 2.有海外大学任教经验者优先。 |
|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010-58909391 |
政治学理论 | 1 | 博士 |
1.应届毕业生应取得海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非应届毕业生须为海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后出站人员,或具有高等学校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岗位任职经历,且已取得较突出的教学科研成果; 2.能够使用英语独立进行对外学术交流活动,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或委托项目,并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或有独立学术专著出版。 |
科学社会主义 | 1 | 博士 |
优秀人才引进: 1.能够使用英语独立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2.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有独立学术专著,学术成果丰硕; 3.在本研究领域具有全国性影响。 |
|
国际关系或外交学 | 1 | 博士 |
1.应届毕业生应取得海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有学术专著或者数篇学术论文正式出版或发表; 2.非应届毕业生须为海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后出站人员,或具有高等学校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岗位任职经历,能够使用英语独立进行对外学术交流活动,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或委托项目,并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或有独立学术专著出版。 |
|
行政管理或人力资源管理 | 1 | 博士 |
1.应届毕业生应取得海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2.非应届毕业生须为海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后出站人员,或具有高等学校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岗位任职经历,能够使用英语独立进行对外学术交流活动,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或委托项目,并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或有独立学术专著出版。 |
|
人文学院 010-58909433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1 | 博士 | 应届毕业生应取得海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非应届毕业生须为海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后出站人员,或具有高等学校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岗位任职经历,且已取得较突出的教学科研成果。 |
道家或道教 | 1 | |||
中国古典文献学/古代汉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西方文学 | 3 | 博士 |
1.应届毕业生应取得海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非应届毕业生须为海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后出站人员,或具有高等学校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岗位任职经历,且已取得较突出的教学科研成果。 2有下列特长者优先:(1)擅长演讲、辩论、朗诵;(2)擅长文学创作;(3)擅长话剧编导及表演;(4)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素养(如书法、诗词格律、古文字);(5)其他文化素养方面的特长。 |
|
中国近现代史/ 专门史(社会史或中外关系史) | 1 | 博士 |
1.应届毕业生应取得海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非应届毕业生须为海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后出站人员,或具有高等学校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岗位任职经历,且已取得较突出的教学科研成果。 2.有海外学习经历者优先。 |
|
美术史或艺术学 | 1 | 博士 |
1.应届毕业生应取得海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非应届毕业生须为海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后出站人员,或具有高等学校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岗位任职经历,且已取得较突出的教学科研成果。 2.有海外学习经历者优先。 |
|
商学院 010-58909402 |
管理科学/数理经济/营销和战略/企业管理/会计/审计/财务管理 | 1 | 博士 |
1. 应届毕业生应取得英美知名大学博士学位,非应届毕业生应为海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后出站人员,会计、审计专业只招聘取得英语国家知名大学会计学博士学位者; 2.具有海内外知名院校专业学士、硕士学位; 3.能够胜任相关专业全英文教学工作; 4.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案例研究能力。 |
1 | 博士 |
优秀人才引进: 1.具有高等学校教授、博士生导师任职经历; 2.具有英美知名大学博士学位或具有一年以上英美知名大学进修经历; 3.在国内本学科有重要影响; 4.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中担任首席专家的优先。 |
||
西方经济学/经济史/经济思想史 | 1 | 博士 |
1. 应届毕业生应取得英美知名大学博士学位或取得海内外知名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学位;非应届毕业生须为海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后出站人员,或具有高等学校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岗位任职经历,且已取得较突出的教学科研成果; 2.具有海内外知名院校数学或经济学专业学士、硕士学位; 3.数理基础扎实,能够胜任相关专业全英文教学工作。 4.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
|
1 | 博士 |
优秀人才引进: 1.具有高等学校教授、博士生导师任职经历; 2.具有英美知名大学博士学位或具有1年以上英美知名大学进修经历的国内知名大学博士学位; 3.在国内本学科有重要影响; 4.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中担任首席专家的优先。 |
||
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金融学/国际金融/数理金融 | 1 | 博士 |
1. 应届毕业生应取得英美知名大学博士学位;非应届毕业生须为海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后出站人员,或具有高等学校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岗位任职经历,且已取得较突出的教学科研成果; 2.具有海内外知名院校专业学士、硕士学位; 3.数理基础扎实,能够胜任相关专业全英文教学工作。 |
|
优秀人才引进: 1.具有高等学校教授、博士生导师任职经历; 2.具有英美知名大学博士学位或具有一年以上英美知名大学进修经历; 3.在国内本学科有重要影响; 4.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中担任首席专家的优先。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010-58909602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3 | 博士 |
1.应届毕业生应取得海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非应届毕业生须为海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后出站人员,或具有高等学校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岗位任职经历,且已取得较突出的教学科研成果; 2.有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或历史学背景者优先; 3.外语好,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者优先; 4.中共党员。 |
思想政治教育 | 1 | 博士 |
优秀人才引进: 1.具有985或211工程院校教授、博士生导师任职经历; 2.中共党员。 |
|
新闻与传播学院 010-58905574 |
新闻学 | 1 | 博士 |
1.应届毕业生应取得海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 2.新闻学(需有计算机专业或相关专业背景),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 3.有海外学习经历者优先。 |
传播学 | 2 | 博士 |
1.海外知名大学博士后出站人员,或具有高等学校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岗位任职经历,且已取得较突出的教学科研成果; 2.传播学专业(或在博士、博士后期间从事有关传播学交叉学科研究)博士,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协作精神,论文被SCI\SSCI收录者优先; 3.有海外学习经历者优先。 |
|
中欧法学院 010-58905790 |
法学 | 1 | 博士 |
1.具有海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欧洲大学优先) 2.凡现任高校的法学教师,须符合以下条件者: (1)任教3年(含3年)以上; (2)曾经开设3门不同的课程,每一课程不少于36课时。 3.现未任教职,具备以下条件者,亦有资格申请: (1)曾从事法学教学或者法学研究工作两年以上者; (2)多年从事法律实务而有所著述者。 4.具备下列情况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 (1)能用英语讲授一门法学课程; (2)显示出突出的法学研究能力。 |
比较法学研究院 010-58908243 |
法学 | 1 | 博士 | 在国外知名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精通两门外语,有较强的学术能力。精通西班牙语或阿拉伯语者优先。 |
刑法学或诉讼法学 | 1 | 博士 | 应届毕业生应取得德语国家知名大学博士学位,精通德语和英语,具有较强学术能力;非应届毕业生须为德语国家知名大学博士后出站人员,或具有高等学校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岗位任职经历,且已取得较突出的教学科研成果。 | |
人权研究院 010-58908276 |
法学 | 1 | 博士 |
1.取得海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有较强科研能力; 2.对人权法学具有浓厚兴趣,有志于从事此领域的研究,且能够胜任此领域的研究任务要求。 |
外国语学院 010-58909458 |
英语语言文学 | 1 | 博士 |
1.应届毕业生须具有海内外知名大学博士以上学位; 2.非应届毕业生须为海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后出站人员,或具有高等学校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岗位任职经历,且已取得较突出的教学科研成果; 3.各学科翻译专业人才优先考虑。 |
德语语言文学 | 1 | 博士 | ||
外国语言文学 | 2 | 博士 | ||
社会学院 010-58909593 |
社会学 | 1 | 博士 |
1.取得海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 2.在权威期刊发表过论文。 |
社会工作 | 1 | 博士 |
1.应届毕业生应取得海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非应届毕业生应为海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后出站人员,或具有高等学校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岗位任职经历; 2.已取得较突出的教学科研成果。 |
|
心理学 | 1 | 博士 |
优秀人才引进: 1.应届毕业生应取得海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非应届毕业生应具有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岗位任职经历, 2.已取得较突出的教学科研成果。 |
|
证据科学研究院 010-58908029 |
证据法学 | 1 | 博士 | 应届毕业生需具有海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具备诉讼法学背景(民事诉讼法学优先);非应届毕业生应具有高等学校副教授(副研究员)岗位任职经历,且具有海外知名大学留学或访学经历。 |
1 | 博士 |
优秀引进人才: 1.具有高等学校教授、博士生导师任职经历; 2.在证据法学领域的知名学者,具备诉讼法学背景(民事诉讼法学优先); 3.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在海外著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
||
诉讼法学研究院 010-58908270 |
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 | 1 | 博士 |
1.取得海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 2.熟悉大陆法系或英美法系,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在国内外学术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者优先。 |
1 | 博士 |
优秀人才引进: 1.取得海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并具有高等学校副教授(副研究员)岗位以上任职经历; 2.在本学科领域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近两年内在核心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篇以上。 |
||
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 010-58908000 |
国际问题研 究 |
1 | 博士 |
1.取得海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或海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人员,或具有高等学校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岗位任职经历,已取得较突出的教学科研成果; 2.外语语种为英语,应达到自由进行学术交流的水平; 3.专业为国际问题研究,但须对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研究有强烈兴趣和长期的学术追求。 |
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010-58908275 |
中国史/中国法律史 | 1 | 博士 | 应届毕业生应取得海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非应届毕业生须为海外知名大学博士后出站人员,或具有高等学校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岗位任职经历,且已取得较突出的教学科研成果。 |
科学技术部 010-58909500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3 | 博士 |
1.应届毕业生应取得海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非应届毕业生应为海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后出站人员,或具有高等学校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岗位任职经历; 2.能够独立开展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学建模等公共课的数学教学人数。 3.能独立开设全校通识选修类的相关数学课程; 4.有海外学习背景者优先。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博士 |
1.应届毕业生应取得海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非应届毕业生应为海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后出站人员,或具有高等学校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岗位任职经历; 2.参加过计算机大型项目; 3.实践能力强者优先; 4.有海外学习背景优先。 |
||
国际儒学院 010-58908001 |
中国哲学/中国历史专业/儒学 | 1 | 博士 |
优秀人才引进: 1.具有高等学校副教授以上任职经历,有儒学研究的专长,学术功底扎实,在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学术成果,具备较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2.有责任心、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3.外语水平高,能够胜任国际交流。有海外学习或访学背景者优先。 |
法和经济学研究中心 | 法学/经济学/法经济学 | 1 | 博士 | 取得海外知名大学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 |
三、招聘程序
(一)应聘人员请登录中国政法大学高校教师招聘系统(www.edu.cn/cupl)注册并投递简历,投递简历时请一定选择所应聘的职位,国内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应于2014年2月20日前投递简历。
(二)各部门组织进行简历筛选、面试、试讲等考察工作。
(三)学校相关部门对应聘者进行考察、审批、体检及公示。
(四)办理相关聘用手续。
四、本校博士毕业生或博士后出站人员应聘须同时符合学校专设要求并经附加程序考查,详情咨询人事处。
五、新招聘人员一般实行人事代理制度,享受事业编制人员待遇。
六、人事处联系方式:010—58909112。
中国政法大学人事处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五日
为防止简历投递丢失请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邮件标题格式:应聘职位名称+姓名+学历+专业+中国博士人才网)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