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进条件、岗位职责及待遇
(第一、二、三、四类人才待遇参见学校人事处网站:http://hr.jxust.edu.cn/info/1082/1622.htm)
第五类人才(优秀博士)
1.引进类别
A类: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优秀博士。
B类: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紧缺专业或业绩特别突出者年龄可放宽至40周岁,具有海外一年以上留学经历或海外知名高校毕业的优秀博士。
C类: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的国内优秀博士(后),紧缺专业或业绩特别突出者年龄可放宽至40周岁;原则上本科、硕士、博士专业一致或相近或有利于学科交叉,本科、硕士、博士阶段均为国内知名院校毕业(紧缺或急需专业可放宽至本学科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高校毕业,业绩特别突出者毕业院校可适当放宽)。
2.基本职责
(1)为本科生讲授专业基础课程(专职科研人员可不做要求),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
(2)主持省、部级及其以上项目(其中省级项目特指省科技厅、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复项目),在本学科某一研究方向取得高水平创新成果,在本学科核心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3)参与实施本学科建设和发展工作,在本学科某一研究方向达到和保持国内先进水平的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
(4)作为骨干成员参加各类学术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建设。
3.引进待遇
(1)学校为全职在我校工作的引进人才提供安家费、住房补贴或过渡住房、科研启动经费、工作用房等,标准见《江西理工大学全职引进人才待遇一览表(税前)》。
(2)学校按以下规定解决配偶工作。配偶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学校按人事代理安排工作,享受学校同工同酬非事业编制人员待遇;配偶为全日制本科学历的,学校安排雇员制工作;不需要学校安置工作的,在聘期内发放配偶生活补助,长期聘用的共计按10万元发放,分6年按月发放;短期聘用的共计按5万元发放,分3年按月发放。
(3)到校工作前已取得具有显示度的业绩可给予奖励(不含年薪制人员)。奖励标准执行《江西理工大学重要业绩奖励办法》《江西理工大学学术著作出版资助与奖励办法》有关规定。以上奖励累计超过5万元(含5万元)的按5万元计算,累计5万元以下的按实际金额计算。
江西理工大学全职引进人才待遇一览表(税前)
人才类型 |
聘期 (服务期) |
安家费(住房补贴) | 科研启动费 | 薪酬 |
业绩 奖励 |
配偶安置 | 生活待遇 |
---|---|---|---|---|---|---|---|
第一类 (杰出人才) |
6年 | 500万以上或面议(一次性发放),提供过渡住房。 | 1000万以上或面议。 | 年薪200万以上或面议。 | 无 | 安置配偶工作或享受生活补贴。 | 配备学术秘书,在工作上、生活上提供优质服务和保障,配备用车和完备的研究条件。 |
第二类 (领军人才) |
6年 | 200万以上或面议(分6年按月平均发放或购房借支),提供过渡住房。 | 理工500万以上、人文100万以上或面议。 | 年薪120万以上或面议。 | 无 | 安置配偶工作或享受生活补贴。 | 在工作上、生活上提供优质服务和保障,提供完备的研究条件,配备科研助手和工作用车。 |
第三类 (学科带头人) |
6年 | 150万(分6年按月平均发放或购房借支),提供过渡住房。 | 理工300万以上、人文50万以上或面议。 | 年薪50-80万或面议。 | 无 | 视情况安置配偶工作或享受生活补贴。 | 在工作上、生活上提供优质服务和保障,提供完备的研究条件,根据课题研究需要配备科研助手。 |
第四类 (学术骨干) |
6年 |
A类:100万(分6年按月平均发放或购房借支)。 B类:45万(分6年按月平均发放或购房借支)。 |
A类:理工:150万、人文:50万 B类:理工:50万、人文:20万 |
年薪: A类:50万。 B类:30万。 |
无 | 视情况安置配偶工作或享受生活补贴。 | 按需提供办公及科研场所,在工作和生活上提供优质服务和保障。 |
第五类 (优秀博士) |
5年/8年 |
A类:安家费在C类基础上上浮50%; B类:安家费在C类基础上上浮20%或35%; C类:安家费15万/20万(分3/6年按月平均发放或购房借支),住房补贴6万/15万(分3/6年按月平均发放)或过渡房居住3/6年。紧缺专业上浮10%。 |
A类:在C类基础上上浮50%; B类:在C类基础上上浮20%或35%; C类:理工:10万\人文:5万,紧缺专业上浮10%。 |
执行国家规定薪酬福利待遇,内聘副教授3年。A、B类可申请按年薪制聘任(年薪15-25万元)实行目标任务管理、聘期6年。 | 5万封顶(年薪制引进人员不享受) | 视情况安置配偶或发放配偶补贴。 | 按需提供办公及科研场所,在工作和生活上提供优质服务和保障。 |
2、我院目前紧缺专业:机械工程类、控制科学与工程类、电气工程类、电子科学与技术类、信息与通讯工程类、动力工程类、仪器科学与技术、冶金化学类、机械电子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等。
二、申请程序及提交材料
申请者可通过电子邮件提交个人简历(电子邮件的相关材料需采用pdf格式,包括科研成果目录)。
三、招聘联系人
1、材料类、机械类:吴主任,联系电话:13879164806(微信同号),邮箱:82418799@qq.com;
2、机电工程类、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类、电气工程类、电子科学与技术类、信息与通讯工程类:张主任,联系电话:13677916906(微信同号),邮箱:13677916906@163.com;
3、动力工程类:王主任,联系电话:15797924386(微信同号),邮箱:371373225@qq.com;
4、办公室主任:肖主任,联系电话:13767150113(微信同号);办公电话:0791-83852050,邮箱:120951756@qq.com。
学校简介:
江西理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江西冶金学院,1988年更名为南方冶金学院,2004年更名为江西理工大学。学校曾先后隶属于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2013年成为江西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是国务院批准具有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理工结合,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面向全国招生和就业并有权接收华侨及港澳台学生和留学生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校在赣州、南昌两地有5个校区,占地面积共计3700余亩。学校1958年开办本科教育,1980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2013年开始博士研究生教育。现有1个材料冶金化学学部,17个教学学院,18个科研院所。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3万人,在校研究生3000余人。
学校拥有1个全国示范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矿业工程、冶金工程),2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5个交叉二级学科点。拥有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一批国家科研平台、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还有3个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1个海智计划工作站,2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8个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8个实验中心和288个校内外实习基地。
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地处江西省省会南昌,是学校在南昌直属的三个学院之一,区位优势明显。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49人,其中长江学者1人,教授、副教授职称16人,博士18人。近年来,学院获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国家级教学和科研项目10项、省部级课题近20项、承担其它各级各类教学及科研项目50余项,获省教学成果奖1项,授权专利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等收录20余篇。
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重视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技能竞赛,近年来,学生屡次在教育部“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江西省大学生智能机器人大赛、江西省三维数字建模大赛、江西省汽车创新大赛等重要比赛摘金夺银,取得优异成绩。
为防止简历投递丢失请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邮件标题格式:应聘职位名称+姓名+学历+专业+中国博士人才网)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