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4月26日,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大学。1928年8月至1937年1月,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兼任校长。1949年3月,在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理学院(部分)的基础上成立沈阳工学院。1950年8月,定名为东北工学院。1993年3月,复名为东北大学。1997年1月,原沈阳黄金学院并入东北大学。1998年9月,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学校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在近百年的办学历程中,东北大学始终坚持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同向同行,形成了“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历史上,东北大学师生曾是一二·九运动的主力和先锋,在建设时期,学校先后研发出国内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第一台国产CT、第一块超级钢以及钒钛磁铁矿冶炼新技术、钢铁工业节能理论和技术、控轧控冷技术、混合智能优化控制技术等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兴办了第一个大学科学园,在技术创新、转移和产学研合作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建院于1993年7月,是在具有悠久历史的东北大学机械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学院目前设有“机械工程”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2个一级学科,均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涵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化工过程机械”、“动力机械及工程”7个二级学科,均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机械设计及理论”为国家重点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和“流体机械及工程”二级学科为辽宁省重点学科。
学院目前设有4个本科专业,即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工业设计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科研队伍,有一批优秀的学术带头人。现有教职工225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人才”入选者2人,全国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9人,教授43人、副教授74人、高级实验师10人。在校学生3632名,其中博士研究生193名、硕士研究生1096名。
二、招聘岗位
根据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需要,学院现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各学科专任教师,欢迎致力于从事高等教育、与学校共同发展的教学科研人员进行申请,具体招聘信息如下:
所属学科 | 基本要求 | 联系方式 |
机械工程 |
1.博士; 2.机械工程、机器人、人工智能、物联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相关专业。 |
田院长 024-83687419 chtian@mail.neu.edu.cn |
(一)基本条件
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术道德;身心健康,普通话流利,具备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良好的学术创新能力和潜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观念;达到高等学校教师岗位基本要求。
(二)讲师岗位
1.岗位条件
(1)年龄要求
博士应届毕业生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2周岁,国(境)外知名大学博士毕业生可适当放宽到35周岁,博士后出站人员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
(2)业务要求
应聘人员须具有扎实、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良好的教学水平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熟练应用外语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公开发行的本学科高水平杂志上发表过具有较高创新水平和科学价值的学术论文,参与过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或取得学院认定的其他业绩。
2.相关待遇
薪酬待遇:基本工资按照所聘岗位兑现,绩效津贴按照副教授三级岗位兑现;第一个合同期参加述职答辩考核并考核通过的教师,其第二个合同期的基本工资和校内分配部分均按照所聘岗位兑现;对于聘任至第三个合同期的人员,其基本工资和校内分配部分均按照所聘岗位兑现。
科研经费:学校为新来校教师每人提供新教师科研启动经费5万元。此外,符合条件的人员来校后可申请学校“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基金”(包括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基金;优秀科技人才培养基金),具体办法见《东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办法》。
购房补贴:对于新聘用的博士后出站人员及博士毕业生,学校提供10万元的购房补贴,分5年按月发放;另外符合沈阳市政策者可申请6万元购房补贴(一次性发放)。
(三)教授、副教授岗位
申请教授、副教授岗位人员须提供个人简历(包括学历、工作经历)、发表论文情况、科研情况及其他成果证明,根据学术评议结果协商岗位及相关待遇;符合辽宁省、沈阳市人才计划条件人员,学院向学校推荐其加入人才计划。
四、其他说明
(一)学院将根据有关文件要求对应聘人员进行考核,择优录用,其中引进人才须经学校专家组评议。
(二)请应聘人员以纸质或E-mail的方式提供应聘材料至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应聘材料包括:详细的个人简历(包括学历、工作经历)、发表论文情况、科研情况及其他。
联系人:田老师
联系电话:+86-24-83687419
电子邮件:chtian@mail.neu.edu.cn(邮件标题注明:应聘岗位+毕业院校+本人姓名 )
为防止简历投递丢失请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邮件标题格式:应聘职位名称+姓名+学历+专业+中国博士人才网)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