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人才工作 > 山西靠什么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

关注微信

山西靠什么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

时间:2013-08-27来源:纵横山西 作者:
  6月27日,随着第6批62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受聘山西,山西省“百人计划”引才名单上的数字跃至197名,其中11人跻身中央“人才”。与此同时,山西省正在实施的十项重大人才工程,将“海归”“本土”兼容并蓄,“乐土效应”逐步显现。

  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内陆省份,山西不但提前达到了预期目标,还在引才数量上实现了翻番。如今,“领军人才效应”持续发酵,“人才小高地”在三晋大地渐次隆起,成为引领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引擎。相较于发达省份,山西省自然环境和工作条件相对较弱。拿什么来聚才、用才?如何使他们真正发挥作用?带着诸多问题,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那些日子,我天天都能接到山西打来的越洋电话。中美两国有十几个小时的时差,为了不影响我休息,他们总是在半夜拨打电话。”

  ——中央 “人才”人才伍永安

  “相比沿海城市,山西的条件并不是最好,但是我留下来了,因为在这里,每一个人都是在很真诚地帮你。”

  ——太原罗克佳华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玮

  1 “人才”有何标准?

  “海归”“本土”兼容并蓄


  2011年,有两件事至今令人记忆犹新:一是和顺这个小县,拿出1000万元重奖优秀人才。在县水利局工作的、被太行山区百姓称为“水神”的常海明,虽然只有高中学历,但凭着30年来找水打井600多眼的骄人业绩受到奖励。

  第二件事,是山西的党委联系专家制度,在实现省委联系千名、市(厅)级党组(党委)联系万名高级专家的基础上,县乡两级党委联系高级专家和优秀人才工作也已全面完成,形成各级党委联系专家工作新格局。

  看似毫无关联的两件事,实际上有着相同的背景。那就是,为实现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吸引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使用人才,不论是海归、领军人才,还是“土专家”“农秀才”,都被纳入山西省委人才工作体系。

  2 重点引进哪些领域海外高端人才?

  科技型创新创业人才


  在山西广揽人才的格局中,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是重中之重。其中,重点人才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对实现科技创新,特别是生产一线的技术突破发挥重要作用的科技型创新创业人才。

  从2009年开始,山西省先后分六批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97名。2009年首批引进14人,第二批引进24人,第三批引进18人,第四批引进50人,第五批引进29人,第六批引进62人,引才人数呈逐年增高态势。第六批引进人才中,新增三个子项目,分别是青年项目引进人才4名,外专项目引进人才9名,合作建设项目引进人才6名。引进的人才中,既有从事物理、化学、经济管理、语言哲学等传统领域研究的,也有从事电子信息、新材料、生命材料等新兴学科研究的。既有直接创办企业的创业人才,也有在高校、科研院所进行科研教学的创新人才。

  3 引进人才有何方法、渠道?

  从 “进京抢人才”到人才柔性流动


  区域发展的差距,表象是产业,实质是人才。2004年起,山西通过大型招聘会等方式集中开展招才引智,拓展人才招聘的空间和模式。每年都在京举办一次大型招才引智活动,“山西进京抢人才”一时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同时,还远赴上海、香港、美国、欧洲、澳大利亚,举办招才引智推介会。

  从“引人”到“引智”,省委、省政府采取人才柔性流动的方式,先后组织开展了“院士专家山西行”“海外留学人才项目洽谈会”“青年博士服务周”等专题活动。以“青年博士服务周”为例,来自中科院、北京大学的32名博士,在晋一周时间共为对接单位现场解决了100多个技术难题,还与对接单位在10多个项目上达成了合作意向。

  4 靠什么引进人才、减少外流? “量身定制”政策措施

  时间追溯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国家的企业和机构减少了科研投入,发展前景黯淡,从而引发大量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山西省委瞄准这一契机,制定实施了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晋创新创业的“百人计划”。

  当年,省财政设立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专项资金,每年拨付5000万元,各用人单位再配套5000万元。每年单列5000万元专项资金,对山西来说前所未有。省委书记袁纯清说,“5000万花不出去,说明没成绩。只要能把领军人才引进来,要5个亿都给!”

  引进只是起点,为真正使人才“引得进、干得好、用得活”,山西在符合条件的省属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均建立起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聚集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

  此外,破除阻碍人才发挥作用的各种樊篱,在高新技术成果认定、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产学研合作、商务楼租赁、政府采购及落户、医疗待遇、社会保险、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为海外高层次人才“量身定制”相应措施,特事特办,实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晋“零障碍”。

  5 靠什么留住人才?除了硬环境,还有软环境

  求贤若渴是生产力。中央“人才”人才伍永安忆起洽谈回晋时的一个细节,印象非常深,“那些日子,我天天都能接到山西打来的越洋电话。

  中美两国有十几个小时的时差,为了不影响我休息,他们总是在半夜拨打电话。”最终,这位绿色照明领域的领军人才谢绝了沿海地区伸出的橄榄枝,在太行腹地点亮了低碳之光。

  山西籍海外留学人士李玮,是太原罗克佳华工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早年在美国密歇根州韦恩州立大学自动化专业攻读硕士。归国已经10多年,创办中美合资太原罗克佳华工业有限公司,专注于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安全生产、环境治理等。

  李玮坦言,最初回来源于人情,但在以后的发展中让他感受到了山西的真诚。“相比沿海城市,山西的条件并不是最好,但是我留下来了,因为在这里,每一个人都是在很真诚地帮你。”罗克佳华工业有限公司在太原高新区建厂时,在土地上遇到问题,高新区工作人员和他一起想办法。“我能感受到他们的真情实意。”李玮说,“投资的硬环境固然重要,但软环境同样不容忽视,尤其要有足够的真诚。”

  6 他们为山西带来了什么? 催生新兴产业,推动重点学科建设

  4年来,“百人计划”人才不但催生了新兴产业,助推了新技术开发,还成为重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推手。这些业内领军人物,在物联网、LED光源、煤洁净、生物制药、纳米新材料等科技前沿大显身手,填补了山西省新兴产业的多项空白。罗克佳华工业有限公司的李玮、吴晓闯主持建设“地眼工程”,创造了物联网应用领域的一项世界第一,公司也被列入国家软件基地的骨干企业。

  领军人才积累的人脉资源,也成为山西省构建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平台的新支点。谭慷是太原高新区从加拿大引进的企业创新人才,他不但研发了“益尔博士交互式通用语言学习系统”,还发挥自身优势,引进5名中央“人才”人才,带项目与太原市进行项目合作。日本专家日高伸被省农科院引进后,推动中日两国政府在山西省开展项目合作,改良盐碱地50万亩。

  7 还将为人才提供哪些更广平台? 创新人才政策,铸就“无缝对接”

  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内陆省份,山西在领军人才争夺战中虽斩获颇丰,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依然明显,传统学科和传统产业人才多,新兴学科和新兴产业人才少,这也是山西省“百人计划”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省委人才办工作人员表示,今后一方面将坚持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产业转型项目引进人才,另一方面要准确把握企业需求,使企业真正成为引才、用才的主体。

为防止简历投递丢失请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邮件标题格式:应聘职位名称+姓名+学历+专业+中国博士人才网)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