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初步统计,通过第二批团队建设,依托单位共建成了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3个省级重点学科。团队共承担国家级项目43项,其中国家级重点项目9项,省部级项目185项,其中省部级重点项目20项。培养省管专家8名,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象5名,晋升正高级职称19人,培养博士46人,引进博士15人,建成人才基地2个,引进长江学者1人。主持国际学术会议1次,主持国内学术会议8次,参与国际学术会议33次,参与国内学术会议近580余次。
建设成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研发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如贵州大学王嘉福教授领衔的“贵州省动物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在建设期共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0项,其中包括主持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973”前期专项。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二是人才聚集效应明显,如贵州大学金道超教授领衔的“贵州省山地农业害虫治理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培养省管专家1名,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名,培养引进博士26名,引进候鸟型人才2名。三是研发平台得到改善,如遵义医学院喻田教授领衔的“贵州省麻醉学基础研究与临床科技创新人才团队”,2011年获卫生部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同年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人才基地。四是产学研合作机制得到加强,“贵州省绿色化工技术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广泛与瓮福集团、遵义东方实业有限公司、金赤化工有限公司等开展合作,服务企业发展,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在今后的工作中,贵州省科技厅将进一步加大对人才团队的选拔培养力度,探索人才团队培养的新方式,完善人才团队的后续管理和持续支持。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团队建设更加注重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和重点。
为防止简历投递丢失请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邮件标题格式:应聘职位名称+姓名+学历+专业+中国博士人才网)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