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归国人才的心结,离不开大环境的完善和改进,离不开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和顺势而为。中国当然有要改变的地方,但她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所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所拥有的资源禀赋、风土人情和文化积淀是很难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作为归国人才自身,眼下最重要的是主动为之,正视心结的根源和客观存在。理解并适应祖国的国情,努力改变认识的误区,将国内的短板视为发展潜力,视为施展聪明才智的舞台。把自己的理想抱负与民族振兴的理想融合在一起,用理想的风帆推动个人价值的实现。
理想是以精神层面为核心,基于信仰的一种追求,在鞭策社会趋于完善的同时也肩负着制造英雄的使命。元无名氏杂剧《马陵道》有句话叫“学会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讲的是学好了本领,最终目的是贡献皇帝,替朝廷出力。抛去里面的历史局限不考虑,此话描绘了流淌古人血液里的朴素爱国主义情怀以及文人臣子、忠诚良以“文死谏,武死战”的为理想的目标追求。特别是在阐释仁人志士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方面,不能不让人佩服理想的作用和力量。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实现理想的环境在变,但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的共性不会变。理想表达事物“应然”的价值性本质不会变,理想作为一种以人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本质为评价依据的批判,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支撑,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价值追求的超越属性不会变。对于被称为“第六代”留学归国人才来说,理想有着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理想是归国人才价值体现的调和剂。人生不易,做些有意义的事难,而能有质有量、有始有终的更难。归国人才当然难逃宿命,难免纠结。他们价值的体现不可或缺的需要理想的调和与鼓励。心中有抱负的归国人才面对诸多困惑时,想到的是不做“中产阶级”概念里沉沦下去的一代,是要给人生一个交待的毅然抉择,是“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的奋发有为,是长袖善舞的挥汗如雨;胸怀祖国、心有人民的归国人才面对不适应时,想到的是现有条件的来之不易和与国内艰苦行业工作环境、强度和报酬的纵向比较,而不是在待遇、条件等方面与国外同行简单的横向对比,也不是“在国外就怎样如何”的抱怨和无为。没理想指引的事业是乏味的。物质不是人生的全部,理想可以让人们有比物质更高的追求,让成功者在看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同时,体会到价值认可的快乐,体验到人生的真谛。事实上,理想虽替代不了物质和个人利益,但它并不排斥对它们的追求。相反,符合现实要求,满足事业所需的软硬件要素是理想大厦不可或缺的基石。以安逸享乐,或利用国内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鹤立鸡群,从中“分一杯羹”为归国目标,最终将落入低级趣味的深渊。
理想是归国人才事业前行的方向标。归国人才回国前都有过骄傲的过去,他们是令人羡慕的凤毛麟角,而这也是他们秉承理想信念,付出艰辛才实现的。人才备受尊敬,光环在身,得到大家的关注,是因其能忍常人所不能忍,想常人所不能想,做常人所不能做。而这蕴含的前提是在自己熟知的领域,发挥“正能量”的影响,做有益的事。高处不胜寒,特别是光环下“痛”着的人才可能会迷失方向。此时,理想,事业前行方向标的作用有了用武之地。没理想指引的事业是短命的。中国国情特殊,归国人才难免困惑。若缺少理想的指引,凡遇难处,就凭借光环,不解实情的指点江山,或更有渐行渐远者,抛弃主业,舍本逐末,成为跨界“专家”,恐是方向的迷失。从某种意义讲,理想是归国人才在崇山峻岭间小路边行进的保护栏杆,是防止人才迷路的灯塔,是事业前行的保证。
理想是浪漫的、完美的、道德的,也是实践的,它让人们追忆历史、反思现实、超越功利、摆脱平庸。多难兴邦的中华民族注定在人类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世界在改变我们,我们也在改变着世界。学富五车负重前行的留学归国人才,恰逢其时,为何不让理想的风帆在心中高扬?
为防止简历投递丢失请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邮件标题格式:应聘职位名称+姓名+学历+专业+中国博士人才网)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