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人才工作 > 薛杨:“千人”遇见“伯乐”

关注微信

薛杨:“千人”遇见“伯乐”

时间:2013-10-15来源: 作者:

  在商务部举办的服务产业外包全国发展论坛上,哈尔滨乐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薛杨的创业经历受到与会者的赞扬。商务部领导在总结时,评价薛杨是带着一个项目回国,领衔创办一个企业,在家乡带动了一个产业的发展。这是对“人才”国家特聘专家,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领军人薛杨的创业历程的概括和充分肯定。

  薛杨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获得计算机硕士学位,之后在美国洛杉矶创立SAGA科技公司,几年之内就与美国、加拿大、墨西哥、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2004年,他怀着对事业和祖国的激情,带着从美国承接的研发项目回到家乡哈尔滨,创办哈尔滨乐辰科技公司,开始了创业的征程。目前,乐辰科技已经成为我国软件出口25强企业之一,2010—2013年,收入复合增长率为69.21%,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105.69%。公司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美国,被应用到南加州大学全部6个医疗中心及下属门诊机构,形成了覆盖6家医疗中心信息平台。在国内,公司已经在北京、天津、大连、南京和银川等16个地方建立了分支机构。

  然而,在这些简单的罗列的背后,却是一段曲折的经历。

  回国初期,当时的哈尔滨市,服务外包产业刚刚起步。一些为数不多、规模不大的外包企业由于技术水平和软件人才的缺乏,几乎没有承接项目的能力。为此,薛杨不得不转战北京。对于未来要在哪里落户,引起了薛杨和他的团队激烈的争论。最终说服薛杨扎根家乡的理由,除了乡情、师生情和亲友情之外,就是哈尔滨市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潜在优势。但是如何才能把潜在的优势发挥出来,变成现实的条件,绝非易事。他通过调研,在人才、资金、企业和政府这几个创业要素里看到,在当时政府因素是主要矛盾。为了营造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大环境,联系第一次在哈尔滨创业受挫的实际,他自己执笔,写了一封40页的长信,送给时任黑龙江省省长的栗战书同志。信中他向省长坦陈,未来3-5年是世界与信息化服务外包产业布局重新洗牌与争夺市场的关键阶段。我国的中西部地区,由于成本优势,正在成为日本、欧美等发包大国的业务目标。黑龙江省具备诸多潜在优势,极有可能搭上这班车,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利用这个机会,抢占先机。他的这个观点恰好与当时省领导的发展思路契合。栗战书省长带领30多位政府官员来到乐辰科技考察。薛杨把40页的长信,减缩成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做了详尽的汇报,得到了所有领导的认可。栗省长当场拍板,由有关部门牵头,立即启动向国家申报哈尔滨和大庆成为为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之后,省政府陆续研究发布了一系列鼓励服务外包行业发展的政策。

  为了继续推动外包事业,在哈尔滨市十一届政协会议上,时任政协委员的薛杨以第62号提案形式对哈尔滨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目标和重点提出了建议。建议中他具体提出了加强服务外包园区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培训和激励机制等七点措施。当时的市委书记杜宇新同志对此非常赞同和重视。随后由市领导牵头主持调研组到兄弟省市学习考察、在平房区建成了服务外包产业园。

  2011年,薛杨带领公司经过激烈竞争,与美国签订了出口E-MHUB项目的合同。但是由于公司的资金实力有限,在信贷担保上遇到了障碍。当时的丛国章副市长协调市商务局等部门,突破了很多障碍,最终使困难得到解决。

  乐辰成为了第一家向美国政府提供软件产品的中国企业,借此也把单纯的服务外包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就是通过独立研发进军云医疗领域。

  2012年春节,时任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来到薛杨家里祝贺春节,对他在黑龙江服务外包和云医疗事业发展中做出的贡献给予了极大的鼓励。

  这几年,在努力开拓黑龙江事业的同时,薛杨一直在向国内其他地区介绍医疗卫生信息化。在天津、宁夏、南京和大连等地,每到一地都得到了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

  薛杨和乐辰科技的足迹迈向南北。

  上面这些故事里我们看到,其中的主要角色,一个是薛杨,心怀创业梦想,从一个“海归”学子成为了“千人”。另一个就是在每个关键时刻所遇到的各级领导和政府。一般看来,这两个主要角色的“相遇”似乎有偶然因素。人们可能羡慕薛杨吉运当头,遇到了伯乐。但是认真思考,其中却含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启示之一,执着的追求,“海归”成功的动力。试想,如果当初薛杨不舍弃在美国初见成效的事业和小康日子而毅然转向国内,就不会有乐辰科技的今天;如果当初不选择扎根在相对欠发达的家乡黑龙江,就不会遇到后来的种种曲折,自然也就不需要伯乐发现,其本人自然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熟;如果当初没有宁可变卖自己在美国的家产,把资金注入企业,转危为安,这样破釜沉舟的决心,他的事业很可能已经半途夭折了。正是这种执着,才使每在关键时刻都感动了伯乐,鼎力相助。

  启示之二,融入发展主旋律,“海归”成功的秘诀。“海归”们在发达国家接受了世界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对正在发展中的祖国无疑都怀有一定“标新立异”的抱负。薛杨和乐辰科技把这种抱负与中国的实际结合了起来,把自己的事业融入到了国家发展的主旋律。最初倡导服务外包,迎合了国家最大发挥人才优势,增加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从事云医疗,把目光瞄准最基层的社区和广大农村,更是国家医疗改革的重要内容。把政府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当作企业的课题,在这些最基本的国计民生领域发挥才智,使薛杨和乐辰科技进入了政府和伯乐的视野,获得了宝贵的支持。

  启示之三,开明的政府、明智的领导才是真正的“伯乐”。如果说薛杨和乐辰科技仅在一个地方得到了政府和领导的支持是偶遇了“伯乐”,那么他们每到一地,都得到了热情的支持,则说明对人才的渴求和重视已经在中国形成了一种新的风气,上升到了国策的高度。从国家的人才到各地方的扶持政策,正在构成一个完整的人才工作体系。在这样的体系中,怀有真才实学、立志报国的“千人”何愁遇不到伯乐。

  薛杨和其他成百上千的“千人”的创业故事还在继续着。如果把他们比作千里马,我们多么希望未来还能有无数个伯乐为他们修垫驰骋的大道。然而,毕竟这些伯乐还是有数的个人,如果能在全社会构建起一个识才、用才,人尽其才的机制,创造出一种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那才是我们所更加希望的。

为防止简历投递丢失请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邮件标题格式:应聘职位名称+姓名+学历+专业+中国博士人才网)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