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人才工作 > 王辉耀:印度是如何吸引海外人才的

关注微信

王辉耀:印度是如何吸引海外人才的

时间:2014-07-21来源:中国人才网 作者:
  作为发展中大国,印度与中国国情在很多地方极为类似,因此其人才战略对中国最具借鉴意义。作为软件大国以及世界第三大人才大国,印度人才流失现象尤为突出。美国2005年所签发的112万张永久居留证中,印度裔就占了8%,而且其中60%是职业移民。如今,在美国大约有200万的印度裔美国人,其中多为顶尖的留学人才、科学家及技术人才移民,成为在美国收入居第二位的族群。

  面对严重的人才流失,印度政府关注的却是人才回流所带来的收益,他们认为,当外流人才回国时,不仅会带来资金,也会提高印度的知名度,更会带来创新技术。当前外流的人才将会成为未来积聚的智慧资本,关键是政府如何吸引这些人才回归或者为国所用。印度总统卡拉姆曾指出,怨天尤人或是只唱爱国主义的高调对阻止人才流失于事无补,政府应该采取切合实际的措施,才能使人才留下来。正是从这种认识出发,印度政府采取多项积极有效的措施,客观上为人才回流或循环流动以及留住现有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1. 科教兴国,高等教育优先

  自独立以来,印度历届政府就信奉科教兴国,执行了一条高等教育优先的政策,从科技研发到基础科技应用,为印度经济建设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人才,也使印度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软件大国、第三人才大国。这一政策的推行,是基于印度数十年来整体发展落后、科技人才外流严重的状况。在印度,人才流失现象在软件领域表现突出,有90%的计算机人才在国外发展,在美国硅谷工作的印度裔美国人多达30万人。此政策的延续,不仅可以弥补人才流失的空缺,而且从人才回流及循环流动的角度讲,亦能够为未来孕育智力资本。

  2.创建“科学人才库”

  20世纪60年代起,印度政府就开始投资创建“科学人才库”,吸引并接纳海归人才。为此,政府在主要发达国家都建有海外专家人才数据库,尤其关注那些能为印度重点项目解决难题的人才。这种人才库的建立,使印度政府可以有效掌握海外人才分布,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更有效地利用这一资源,有针对性地吸引人才回流或者使其为国服务。

  3.大力兴建科技园、科技城

  为吸引人才回国,印度政府还在班加罗尔、海德拉巴以及德里等城市,大力兴建科技园,鼓励高科技人才归国创业。此外,印度政府还斥巨资兴建了科学城,作为国外人才回国工作、为国服务的永久基地。“1982年,在美国一些公司和大学工作的印度工程师和科学家,曾在一次讨论会上提出在印度泰米尔纳杜邦科塔吉里投资1.25亿美元建设科学城。印度政府对此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泰米尔纳杜邦也为此拨出250英亩土地,一旦科塔吉里科学成试验成功,印度还将在其他地方建设科学城或技术城。”目前,伴随着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印度已成为全球重要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基地,这一成就显然得力于印度政府鼓励海外人才归国创业的政策。

  4. 给予技术人员丰厚报酬

  近年来,除政府层面积极采取措施吸引人才回国外,为防止人才外流,许多日益壮大的印度公司为吸引“海归”派,更是不惜成本,给予技术人员丰厚报酬。在印度一些知名大公司,软件技术人员年薪年增长率已达到30%。因科技园、科技城的创建而蓬勃发展的新兴科技城市,它们同样为高科技人才提供优厚薪酬,由此成为吸引人才回流的核心区域。这种经济刺激手段,成为吸引人才积聚的主要诱因之一。

  5.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印度政府还致力于为归国人员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以期更有力地吸引人才。对此,印度总统卡拉姆称,对于科技人才,就要给他们提供世界一流的研究环境,没有相应的措施或激励机制是不行的。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针对软件产业,印度政府实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营造良好投资环境,为海外留学或者工作人员回国开办软件企业或者从事软件开发大开“绿灯”。被吸引归国的海外人才大都具备从事软件开发与服务的良好技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拥有一定的资金,特别是与海外同行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每人都形成了一张巨大的海外“关系网”,对促进软件出口起到了重要作用。

  6.外国企业的商业事务外包

  与中国国情相同,廉价劳动力的大量存在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印度吸引来欧美大批高科技公司投资办厂。在印度,英特尔、甲骨文、微软等一批知名的跨国公司都已设有公司,而且,几乎每个星期都有一家新的生物科技风险基金(只是生物科技基金,是否准确)创立。这些企业都倾向于招聘印度裔的技术人员,并将其派往印度公司工作。这种外国企业的商业事务外包(怎么外包的,语焉不详。),不仅促进了印度的科技革新,而且使印度可以利用外国资金培养本国科学家。美国Kauffman基金的一个调查表明,为了节约研发成本,有过半的美国企业已经或正计划将研发设施和资金转往成本更低的亚洲国家,主要是中国和印度。“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科研基地,”印度百康(Biocon)公司总裁齐兰·梅祖大·肖说,“但对于我们来说,促进科学革新的最佳途径是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百康起初与美国公司进行合作,后依靠自己的力量进一步研发,在研制口服胰岛素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7.对等承认的双重国籍

  对于特定国家的高层次人才,印度政府在2003年正式宣布印度将在国际上实行对等承认双重国籍的政策。政府允许当前居住在美、加、英、法、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印度裔拥有双重国籍,允许他们在印度国内生活、工作以及购买房产。这对于吸引人才归国或者为国所用,将人才流失转变成人才共有,在人才国际竞争上实现共赢,增加了筹码。这项措施出台对吸引大批外籍印度人才回国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几年来印度回国人员,特别是从美国和硅谷回国的人才大幅增加。

  8. 创设“海外印度人日”,凝聚海外印裔

  为有效利用海外印裔的“故乡情结”和民族情怀,2003年起,从印度政府在宣布对等承认双重国籍时开始,印度政府决定每年举办一次规模盛大的“海外印度人日”,旨在吸引更多的海外印裔为印度建设出钱出力。这种以节日形式将国家政策品牌化,以民族群体来凝聚人才的政府行为,其国际影响力及由此产生的效果很值得称道。虽然这不是吸引人才回国的根本因素,但对于促使人才为国效力还是有一定助力的。对于许多海外人才而言,在欧美主流社会“二等公民”的身份总不免尴尬,一旦有机会,他们会选择回国施展才能。

  近几年来,随着印度经济的高速发展,印度政府加大了吸引人才回归的力度,高科技人才的回流潮悄然兴起。印度海归们的“美国梦”醒了,而“印度梦”——在自己的国家淘金和施展才能的梦——却刚刚开始。他们带着大笔资金、最前沿的科技知识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回到了印度的班加罗尔、海德拉巴等科技中心。印度的各类举措收效显著,2005年12月的星岛网讯称,“过去18个月来,已有3万名科技专才回归印度”,美国许多媒体、机构和专家为此深表担忧,美国电子协会在2005年的报告中忧心仲仲地指出:“印度出生的高技术人才曾经大批流向美国。如今,这些人正在返回印度,使美国的‘人才吸引’变成了印度的‘人才吸引’。

为防止简历投递丢失请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邮件标题格式:应聘职位名称+姓名+学历+专业+中国博士人才网)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