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保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熊宇杰课题组设计了一类独特的金属钯纳米材料,同时具有高催化活性和太阳能利用特性,在光驱动有机加氢反应中展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在室温光照下即可达到70摄氏度加热反应的催化转化效率。该成果近日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
传统的利用太阳能驱动化学反应路径是基于半导体的光催化技术,但半导体材料对于很多有机反应并不具有高催化活性及选择性。针对该瓶颈问题,材料化学家们提出,通过结合金属的催化活性和光学特性来实现有机催化反应,希望替代传统的热催化方法。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类尺寸为50纳米且具有内凹型结构的金属钯纳米材料,通过降低结构对称性和增大颗粒尺寸,使其能够在可见光宽谱范围内吸光,吸光后的光热效应足以为有机加氢反应提供热源。基于该设计,他们开发出的金属钯纳米材料在室温光照下即可有效驱动有机加氢反应,而传统热催化技术需要将反应加热至70摄氏度以上才能实现完全化学转化。
熊宇杰表示,迄今为止,基于金属材料的光驱动催化反应还是一个新兴研究方向,业界对于其过程中金属材料扮演的角色还不太清楚。该进展不但为利用太阳能替代热源驱动有机催化反应提供了可能,也对相关催化材料的科学设计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未来有望应用于重要化学品的光合成。
为防止简历投递丢失请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邮件标题格式:应聘职位名称+姓名+学历+专业+中国博士人才网)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