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人才工作 > 南京:让人才挺立在科技创业的潮头

关注微信

南京:让人才挺立在科技创业的潮头

时间:2015-07-27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作者:高阳

近几年,在长三角区域经济版图内,古都南京的转型一直伴随着创新和人才二词,从“科技九条”到“创业七策”,从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到科技创业家培养计划,都标志着一场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现代化转型。

在随之而来的诸多挑战面前,南京如何应对?其中的精髓,莫过于“人才”二字。

科教人才优势淬炼核心竞争力

“非禁即可、非限即许、允许失误、宽容失败”,2011年南京市打造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的决定一经出台,优惠政策和开放姿态掀起了海内外智汇金陵的高潮。国家“人才”专家吴小页讲述起从回国到立足南京创业的经历,用“惊叹”和“满意”二词来总结。

他向记者罗列了几个数据:2012年5月,创立丰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团队领衔研发的两台16排CT产品正式在江宁下线,目前实现销售约7000万元。“与国外老牌同类产品相比,我们研发的16排CT无论在扫描时长还是图像清晰度方面,都毫不逊色。”吴小页自信满满。如今,他的团队正加速64排螺旋CT系统的研制。

作为CT系统研发领域的顶尖专家,吴小页将开创事业“第二春”落在江宁有一番道理。“目前公司研发团队达到70余人,得益于南京丰富的科教资源优势,以及省市重点人才工程,在科技金融、市场对接和生活配套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也是吸引落户的关键。”他说。

从资源禀赋上,南京的优势被形象总结为“5、6、7、8”:53所大学,600多家省级以上科研机构,79位两院院士,81万在校大学生,以及80万科研人才……科技和人才优势,如何转化成城市竞争优势,成为发展的破题之钥。

“南京打造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重要一招就是开发区和园区先行,建立‘创新在高校、创业在园区’的合作机制,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引进的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中,软件、通信与网络领域人才占比约62%,校企共建研发中心100多个。”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人才局局长张宾介绍。

人才汇聚+产业培养,南京市的园区逐渐形成了统一模式,即“产业技术研究院+学科性公司”,一个个科技成果涌流的高地不断崛起。

在10万平方米的中国(南京)未来网络谷,科研人才领衔建立的研究院、实验室里,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刘韵洁院士、尤肖虎教授、卜智勇教授主导的三大核心创新平台,正力争使国家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重大项目落地南京。

外引内培对话全球尖端科技

近年来,南京基于科教优势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步伐不断加快。国家“人才”专家、江苏矽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薇直言,在经历乡镇企业的“农转工”和开放型经济的“内转外”两轮大的经济转型后,南京转型的核心是创新驱动,关键要素是科技和人才。

张明,日本九州工业大学客座教授,2011年回国创立天洑软件有限公司,从事工程设计中的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分析与咨询、工业设计、软件研发等,几年的时间里,公司已经在重工、汽车、电子电器、化工等行业,面向哈汽、航天、柳工、一汽丰田、海尔、美的等众多家企业成功完成了大量的CAE分析咨询项目。

“空调漏水、冰箱结冰,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更合理的工业设计来解决。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技术改造,提升国产品牌的质量。”张明说。最近,公司与美国Pointwise公司、日本Vinas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协议,通过CAE技术,填补国内空白的梦想,在张明团队的努力下加速成为可能。

据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相关同志介绍,2014年是南京市人才管理改革的重要一年,为进一步破解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束缚,加速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的速度,数十项人才新政发布。其中鼓励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的政策,使大批海外人才的回流,也带来了国际前沿技术。

在归国创业人才集聚的“千人大厦”里,赵立峰团队创办的南京乐韵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智能家居技术的研发。“2007年,我在美国创立智能芯片设计公司,产品已进入日本国家电信、宏基、富士康科技等运营商和制造商的供应链,中国的市场远比其他国家广阔,智能芯片技术前景看好。”赵立峰说。

“国家有人才绿卡,我们有南京蓝卡,外国籍南京蓝卡持有人,可按相关规定申请长期有效居留许可,对各类人才的包容,为技术涌进、产业升级提供了诸多动力。”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人才局副局长张洋说。

依托人才和科技创新,南京市产业发展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已初见成效,表现之一就是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和崛起。据统计,截至目前仅江宁区就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00多家,销售收入占工业销售收入比重超过45%。

智绘“大众创业”蓝图

“如何提升科教人文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效率?核心在科技创业。”国家“人才”专家孙文勇说,他回国后在南京雨花台区创建威特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见证了国内生化试剂从无到有的转变,也尝到了创业带来的甜头。“国内医学诊断试剂研究还处于早期阶段,得益于团队和市场推动,我们的核心技术将在三到五年内,追赶国外先进水平。”

2012年2月,南京力度空前地推出“科技九条”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员离岗创业。7月,又出台创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和集聚计划(简称“321计划”),政策大踏步,也奠定了南京成为科技人才创业的沃土。

据2014年中期评估显示,1620家人才初创企业累计资产规模58亿元,其中超千万的70多家,累计实现就业1.77万人。“人才具有创业活力,政府给予适当扶持,大众创业格局初步形成。”雨花台区人才办副主任李云说。

在雨花台区的大数据产业基地,集聚了50多家软件企业,其中不乏初创型公司,来自美国硅谷的章骏于去年9月创建了“南京图索”,看重的就是国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

“国外公司也鼓励创新,但是容纳新事物的心胸并没有国内那么宽阔。”2014年,章骏获得南京“321计划”创业大赛的奖项后,毅然来到南京创办公司。

在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翠屏大学生创业园已引进大学生创业项目70多个,一个集创业苗圃、创业孵化和创业加速器为一体的全链条式大学生创业空间已经形成,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创业园全速晋级“省级梯队”。

如今,南京依靠软件通讯、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造就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软件园”和“生物医药谷”,新型显示及光电、现代物流等产业也加速各类人才的汇聚和科技创新的涌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两岸,科技创业的浪潮正蓄势激荡。

为防止简历投递丢失请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邮件标题格式:应聘职位名称+姓名+学历+专业+中国博士人才网)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