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涛和儿子李岩也挤在报名的人群之中,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们已经深入了解了这个学校。
李凤涛是上海观峰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总经理。“因为工作关系,我跟很多知名企业的高管都要打交道。他们经常跟我提起这个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直接就能上岗,上岗就能打‘硬仗’。深入了解之后,我就把自己的孩子送来了。”他对记者说。
又是一年暑假到,对于中职院校而言,这是招生的黄金时间,一场抢生源的“招生大战”似乎硝烟渐浓。然而,记者走访了几家中职院校,发现一些特色鲜明的院校并不发愁生源。郑州外资企业管理学校校长姜兴国告诉记者,仅在8月10日,前来报到的学生就高达600多人,面对每天前来咨询的学生和家长,学校不得不控制报名人数。以轨道交通为特色的郑州轨道交通中等专业学校更是在短短3天的报名时间里招收到6000多名学生。
“如果中职院校能够面向企业用工需求,形成自己特色,生源也就不成问题了。”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葛飞说,“针对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储备总量严重不足的现状,郑州市正积极扩大职教规模、完善职教体系、引导校企合作,将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到了新的战略高度。”一幅为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有力技术人才支撑的职教新蓝图正徐徐展开。
扩大规模 形成人才支撑
省会郑州担负着自身发展和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责任。面对新的历史机遇,郑州正积极通过航空港建设、郑欧班列的物流建设,“一带一路”的通道枢纽建设,加快郑州都市区的发展,为河南振兴、中原崛起提供坚强支撑。而建设和创新的核心,是技术人才的储备。
8月7日,在郑州轨道交通中等专业学校,接学生的电动观光车穿梭在装有太阳能电池板的宿舍楼与操场之间。“今天是招生的第3天,”该校执行校长攀洪亮说,“今年招生情况非常好,预计将突破6000人。”
目前,郑州市共有职业院校119所,其中,地方高职院校19所,中职学校82所,技工学校28所,在校生共计37万人,年均毕业生10万多人。
葛飞说:“近三年,郑州市本级累计安排职业教育资金22.8亿元。自2010年秋季起,郑州市对就读本市中职学校的本市户籍学生全部免除学费,在全省率先实现中职免费教育,五年来共免除中职学费2.38亿元,惠及学生13.3万名。”
随着对职业教育事业的资金支持和科学规划,郑州市初步形成布局合理、集约发展、区域联动、中高职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民办协调发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全日制与业余学习并重的职业教育多元化办学格局。
“按照‘产城融合、组团发展’的理念,”葛飞介绍,“我们正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园区建设步伐。位于中牟产业园内的郑州东部职业教育园区规划入驻15所职业院校,已有9所学校入驻或基本建成。其中,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新校区规划入驻4所郑州市属职业院校,实施中高职相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试验。目前,园区建设基本完成,整合入驻等工作也在积极推进。”
蔚然成风 凸显办学特色
地铁售票机、安检机、闸机、服务中心、蓄势待发的地铁列车……这并不是在郑州轨道交通一号线某个站台所看到的场景,这是位于新郑的郑州轨道交通中等专业学校校内的教学实训区。作为培养和输送城轨类专业人力资源的重要基地,郑州城轨学校凭借特色专业、硬件资源和就业渠道,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技能型人才。攀洪亮说:“在郑州市教育局的指导下,郑州城轨学校已成为中原职业教育事业中的‘万人名校’和‘特色名校’。”
在登封,同样有一所因特色办学而广为人知的学校——登封少林中等专业学校(塔沟武校)。就在8月9日鄂尔多斯举行的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上,该校千名小伙表演的《千人马头旗》气势雄浑,将“相聚内蒙古,共圆中国梦”这一民族体育盛会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为开幕式一大亮点。据介绍,该校学生先后参加各类比赛227次,共获1435枚金牌。
中职教育搞的好不好,全国大赛来评判。作为今年唯一一支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中职服装技能大赛的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不负众望,在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美机·富怡杯”服装设计与工艺赛上,4名参赛选手以“一人一金”的骄人战绩,开创了学校服装专业征战国赛的历史最好水平,为省、市中职服装专业争得了分量十足的荣誉。该校办公室宣传干事田光说:“学校特色的确立,国家级大赛的屡屡斩获,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质。”
近年来,郑州市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坚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将职教攻坚任务纳入对县级政府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督促县(市、区)完成各项任务,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办学特色逐步显现,形成了一批有影响的品牌专业、品牌学校。
数据显示,郑州市共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5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6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6所、14所中职学校被确定为省特色校、示范校重点建设学校。郑州市属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了市级重点实验室46个、重点专业85个、示范专业32个。2014年,郑州市教育局被国家教育部、人社部等六部委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积极引导 促进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就业教育。郑州市教育局从服务郑州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出发,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着力开辟“产教融合”新途径,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
2011年郑州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若干意见》,强化了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共赢的合作机制。通过订单培养、企业冠名、送教入企、引企进校、人员互派、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方式,使“校企合作”如三月春风,遍地开花。
在黄河科技学院图书信息大楼的郑州市大学科技园区内,已入驻的由大中专学生创立的企业70多家,从事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文化创意产业等四大板块。在该校中专学生所创立的郑州明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玻璃墙上,张贴着公司的简介和“每年可提供实习岗位30个,就业岗位10个”的说明。黄河科技学院附属中专校长李萍感概道:“‘校企联合’、‘校企合作’,是学校、学生和企业联合共同走向市场,真正地融合在一起。”
在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的实训楼里,电子机电和信息化实训设备一应俱全,俨然一个小型工作室。从电子产品电器维修实训模拟平台到供检修用的家用电器,从机器人到河南第一家虚拟演播室,这些总价值近7000万元的设备,一部分来自政府支持,一部分来自于企业,给学生的实习实训带来了切实可感的生动体验。“把工厂‘搬’到学校,特聘企业师傅作为我们的兼职教师,建立专业工作室,使学生将课本知识与专业技能无缝对接,才能确保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确保毕业生毕业证和专业资格证同时具备。”该校校长李京辉说。据介绍,该校与淘宝网、华豫兄弟、精华科技等多家企业开展了战略合作关系。
目前,郑州市共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256个,在企业设立实习实训基地1248个。以富士康科技集团、格力电器为代表的20家优秀企业被命名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承担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和专业课教师培训任务,并参与学校教育教学、人才评价、课程建设等工作。
郑州市教育局职成教处处长高苑鑫说:“在做好职业院校教育就业工作的同时,树立大职业教育观,将传统的成人教育、新兴的社区教育与现代职业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居民和群众职业能力、文化素养的提升。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网络学习平台的作用,做好青少年校外教育、农民教育、新居民教育及社区失业人员再就业技能培训等工作,给力郑州经济发展。”
为防止简历投递丢失请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邮件标题格式:应聘职位名称+姓名+学历+专业+中国博士人才网)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