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人才工作 > 人才领跑“盐城速度”

关注微信

人才领跑“盐城速度”

时间:2015-10-13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作者:管筱璞

受盐城人才政策的吸引,加拿大留学博士高立军来盐城创办了腾方新能源公司。图为高立军(中) 在生产一线指导新能源电池技术研发。

  作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连接点、江苏沿海中部枢纽,近两年,盐城市经济稳健增长,增速保持在11%以上,工业总量每年登上一个千亿级台阶,去年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位居全国284个地级城市的第17位和第11位。今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全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位居江苏前列。

  创新驱动离不开人才引领,转型发展更需智力支撑。“没有不惜代价的决心和不拘一格的举措,不可能引来‘真才’。只有与人才需求无限贴近,才能让人才潜能尽情释放。”盐城市委书记、市人才常委会主任朱克江,道出了“盐城速度”的奥秘所在。

  一揽子计划集聚高端人才

  从15年前的世界首辆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车,到1年前的全球首个真空管道高温超导磁悬浮车实验平台,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张卫华与团队历尽艰辛,终于迎来这一刻——该技术已初具产业化条件。

  “就在我们手捧‘金蛋蛋’,到处寻找孵化‘金窝窝’的时候,朱书记远道而来,亲身体验了示范乘坐系统,向我们伸出了橄榄枝。”张卫华回忆。

  今年,盐城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后发赶超,启动实施了“515”人才引进计划。这项“顶层设计”聚合各类要素,打出“组合拳”,向各类人才撒下“英雄帖”,张卫华这才决定在亭湖区创办了盐城华智超轨道科技有限公司。

  随后,盐城市市长王荣平亲自挂帅,牵头成立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市、区两级相关部门专门开辟“绿色服务通道”。尤其是组织、人才、人社、科技部门,更为他们送去各项激励政策,协助做好项目申报。日前,公司获得了2015年盐城市首批“515”领军人才资助1000万元。欣喜之余,张卫华不禁感慨:“这里的政府不讲空话、言出必行,我们确确实实是选准了地方,找对了‘娘家’!”

  同样拿到1000万元资助的,还有国家“人才”专家、美国西北大学博士后王立军。之所以会在盐城市城南新区创办奥格视特公司,是因为他看中了当地发达的汽车产业,“我们主打智能驾驶系统,盐城的发展布局与这个研发方向契合度很高,期待与相关行业的深度合作。”

  在他看来,盐城人才政策的一揽子计划很有吸引力。他说:“从项目落地到居住生活,再到孩子入学,都不用我们操心。这是一座宜业宜家的城市。”

  规模化引才助推转型升级

  今年2月来到盐城工作的戴星星,是韩国国立韩巴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硕士毕业生。8月,在“515”政策补贴集中发放现场,他一次性领到了6个月的紧缺专业补贴12000元。

  为便于各类人才对照专业、适才适岗,盐城发布了全市“十三五”十大工程产业紧缺人才目录,目录紧扣“中国制造2025”,涉及汽车全产业链、环保科技、智能终端等49个专业。

  盐城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近三年是盐城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新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需要大量人才支撑。但目前人才现状表现为“三多三少”,即大中专多、本科少,本土的多、外来的少,一般院校多、知名院校少。“为此,在继续集聚高端人才的同时,市委、市政府开始将引才重点向大学生作适度转移,扩大人才基数、培厚人才土壤。”他解释道。

  “515”三年引才计划由此而来。从2015年到2017年,市县两级计划投入40亿元,每年引进5万名大学生、1万名专门人才和500名领军人才。盐城寄望通过这样的合理配比,建设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的宏大人才队伍。

  普惠制礼才、集成化奖补,是盐城人才工作的亮点之一。人才只要来到盐城,可分别领取三星、四星、五星人才绿卡,享受不同幅度的住房、购车、生活等系列补助。以招引一名“211”高校本科生为例,即使在区县就业,户籍也可落户大市区;每月享受300元房补(或申请公租房)和1500元专项生活补贴;购买新建商品住宅,可获购房总价5%的政府补贴;非盐城籍的,每年再享受1000元交通补贴。

  随着“515”政策红利日渐释放,各类人才汇聚盐城步伐加快。今年1至8月份,该市与清华、人大等高校合作设立71家见习、实习基地,引进各类高校毕业生34971人,其中本科以上17669人、非盐城籍8015人;专门人才6068人;领军人才328人。越来越多的“新盐城人”助力转型加速跑。

  让企业成为引才主体

  又是一年就业季。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领跑者,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一直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大户。不同于其他企业四处招兵买马,他们不仅不愁招人,连入职培训都省去不提。这正是他们提前“打包订制”,在盐城技师学院设立“起亚班”的连锁效应。目前,该公司40%的一线员工、三分之一的中层干部都来自这里。

  人才政策再好,是否落地、成效如何,最终还得看企业。让企业成为引才主体,正是“盐城速度”的发力点之一。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分析:“充分发挥企业引才聚才用才的主体作用,既是人才发展规律、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保持长久生命力的根本需求。”

  鸿达阀门管件有限公司拥有固定资产3.8亿元,年创税收近亿元,持有27项国家专利,在国内石油装备制造行业占据一席之地。经济下行压力下,人们常说“船小好调头”,这家“旗舰型”企业却“逆市飘红”,这得益于董事长吴启春剑指行业领军人才的思路。

  无论多忙,他有两个场合必到,一是重要客户来访时必到,二是高校最新成果发布时必到。“顶驱下套管装置,不仅能够降低钻井成本,还能极大减少事故的发生,前景广阔。”听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朱宏武教授的新品发布推介,吴启春两眼发亮,一次性买断该产品并聘请朱教授为技术总监。正是凭着“兵贵神速”的策略,该公司今年销售额有望达到7亿元。

  释放政策红利,加快聚才步伐。“出台引才新政似乎并不难,难能可贵的是,把人才建设作为一种执政自觉和务实作为,贯穿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久久为功。”江苏省人才办负责同志评价。盐城人才制度的创新建设,已成为一个示范品牌,为“盐城速度”添能加油。

为防止简历投递丢失请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邮件标题格式:应聘职位名称+姓名+学历+专业+中国博士人才网)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