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人才工作 > 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制造团队项目金牌获得者玉海龙——成功源于坚

关注微信

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制造团队项目金牌获得者玉海龙——成功源于坚

时间:2015-10-14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作者:高阳

玉海龙 1990年9月20日出生,籍贯广西,2013年7月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进入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公司工作,现任中航工业成飞技装公司装配工装设计员。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挑战赛总决赛中,他以97.16分(领先对手8分)的绝对优势荣获全国总决赛冠军。2015年8月,他和队友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得制造团队项目金牌。

“实在受不了了就伸伸腰杆,出门透透气,回来接着练习。”回忆起10个月高强度训练,玉海龙微笑点头:“付出终有收获,这是对我和队友拼搏的回报和实力的肯定。”

从山村走出,进入知名高校就读,到成为中航工业成飞技装公司装配工装设计员,再到斩获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制造团队项目金牌,玉海龙的成才之路,用两个字可以诠释,那就是“坚持”。

山村里走出的“高材生”

玉海龙出生在广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自入学后,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在玉海龙看来,只有好好读书,考上大学,才能走出大山,欣赏到外面的世界。

中考的时候,玉海龙考得全校前10名,就读到了市里最好的高中。高考时,玉海龙是市里的理科应届状元,录取到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成为全村第一个考上一本和重点院校的孩子。

毕业后,玉海龙顺利进入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公司担任设计员。2014年6月,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制造团队挑战赛项目全国选拔赛开赛,成飞公司决定选派选手去洛阳参加全国选拔赛。之前玉海龙也参加过一些技术类竞赛,但参加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还是第一次,认真执着的劲头助他几经角逐,脱颖而出,并选择了自己擅长的设计方向。

坚持磨炼保持最好状态

细节决定成败,玉海龙深知这个道理。全国选拔赛中,玉海龙以设计方向第二名的成绩进入国家集训队。10月,集训正式开始。集训一共分3个阶段,每个方向都有教练进行专项指导,每一次练习玉海龙都给自己提出要求——做到极致。

第一阶段的训练,主要针对单项技能,过程不免枯燥乏味。如贴片电阻的焊接,一个练习板上好几百个焊点,每天的练习至少六块,按照教练的要求,一个电阻的焊接时间要稳定在3秒左右。由于长期单一动作的练习,身体的各个部位都酸疼,而且焊锡的气味又刺鼻,但是这种条件下,玉海龙和队友们毫无怨言。“技能是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只有不断练习,才能不断增强。”玉海龙说。

奔赴巴西比赛的时候,本来需要带的材料和工具就比较多,但是为了保证比赛有一个良好的状态,玉海龙和队友又把整个叉车拆了放到行李箱里托运到巴西,在休息的间隙进行组装练习,以免手生。

3天21小时的比赛任务,玉海龙和队友只用了不到两天时间就做完了,因为比赛的整个流程在集训时已经做过了不知多少遍,每一个步骤都深深印在了脑海中。

这只是个开始

“赢得比赛只是个开始。今后,我会把比赛所得运用到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提高新本领,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技能人才,为国家、为中航工业作出更大贡献。”这是玉海龙的获奖感言。

“牛顿说,如果我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玉海龙引用一句名言表达了单位培养的重要性。近年来,由于航空工业的快速发展,有更多先进的技术进入到航空制造业中,在成飞的科研工作中,学习并掌握制造业方面的前沿技术,让更多像玉海龙这样的技能人才增加了见识和积累,得到锻炼。

玉海龙坦言,得奖也让他认识到中国制造水平在不断提高,这为团队夺冠增加了底气。“中国制造水平提高了,我们在训练时就可以使用到较高质量的材料和设备,在成品选型的时候拥有多种规格可以尝试,这些都是获得好成绩的必要条件。”他说。

为防止简历投递丢失请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邮件标题格式:应聘职位名称+姓名+学历+专业+中国博士人才网)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