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人才工作 > 中国火炸药研究的“国家队”是如何炼成的?

关注微信

中国火炸药研究的“国家队”是如何炼成的?

时间:2016-04-20来源:光明网 作者:zhujunwei

 做中国自己的炸药 做世界最棒的炸药

  ——孕育出“CL-20“的北理工火炸药学科

  2016年初,当新一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引人瞩目时,2015年的国防科技成果奖也在低调发布,一项由北京理工大学牵头的“新一代含能材料研究及其工程化”项目荣获年度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这一名为“CL-20”的火炸药研究项目,于2001年凭借其重大原始理论创新荣获得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一等奖,时隔十四年后又凭借其工程化的重大贡献斩获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

  至高的荣誉,不是一蹴而就,这种当今国际上能够实际应用的能量水平最高的笼型高能量密度材料,浸透了几代北理工火炸药人的心血与汗水,彰显了北理工火炸药学科75年来历经烽火探索研究、首开先河规范办学、铸就辉煌奉献国防的巨大贡献,是对北理工在中国火炸药研究领域作为开拓者、奠基者和领军者的重要肯定。

  春华秋实,虽时代更替、学人更迭,但北理工人矢志国防、奉献军工,前仆后继、脚踏实地的精神气质却代代相传。回首京工岁月,北理工火炸药人默默耕耘、执着奉献,从重大基础理论创新最终实现重大工程问题解决,以深厚的传承积淀实现了北理工人“做中国自己的炸药,做世界最棒的炸药”梦想。

  抗日烽火中探索研究,开启火炸药研究先河

  北京理工大学是我国建立含能材料专业最早的学校。含能材料,指的是在一定的外界刺激下,能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释放大量能量的(通常带有大量气体和热)的物质,这种特性也决定了其在军事、民用领域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举例来说,战斗部毁伤所用的炸药、枪炮所用的发射药、火箭发动机所用的固体推进剂、液体推进剂等材料都属于含能材料。可以说,含能材料是常规武器的“能量轴心”。

  北京理工大学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延安,前身是自然科学院。在创建之初的艰苦岁月,自然科学院就在教学、科研、经济“三位一体”的办学道路中,开始探索火炸药研究,并直接服务抗战生产。

  1940年,自然科学院成立时,设有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矿四个系,其中化学系是各系中条件最好的,不仅有副院长陈康白、恽子强、系主任李苏等一批国内知名的化学专家,还通过香港及大后方运来一批化学仪器设备和药品,保障了教学研究的实验条件,配有实验助教,可以实现定量、定性及一般工业上的分析。在为学生开设系统的化学基础课程的同时,师生还积极参与到生产一线实习,解决边区生产中的科研问题,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化学系主任李苏的带领下,学校开始火炸药研究的早期探索。

为防止简历投递丢失请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邮件标题格式:应聘职位名称+姓名+学历+专业+中国博士人才网)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