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重大工程 > 部委引才计划 > 莱芜:先后柔性引进两院院士23名 技术专家193名

关注微信

莱芜:先后柔性引进两院院士23名 技术专家193名

时间:2012-11-29来源:人民网 作者:91boshi

  今年以来,莱芜市科技局对上争取无偿资金6500多万元;一次争取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8家创新型企业、4家院士工作站、3家产业联盟;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幅、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两项指标分居全省第一、第二位;一名海归博士入选国家“人才”;新促成国内外科技合作37项……一个区域面积、经济基础、人才队伍等相对处于劣势的地区,科技创新靠什么走在全省前列、进入全国视野?

  对上争取,引得优质资源滚滚来

  日前,从国家科技部再次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以新艺制品公司为总牵头单位申报的国家“863”计划已签订项目合同书,总扶持资金3100万元。这是今年国家“863”计划在新材料领域仅有的6个项目之一。

  “省科技厅今年出台新规,对各类科技计划指标按区域工农业产值实行限报,这对我市很不利。”市科技局副局长潘玉斌说。针对这一情况,市科技局组成专门工作班子深入企业,为企业把脉问诊、出谋划策。一方面,做好科技项目的筛选、材料组织工作,另一方面在分析政策、捕捉信息、项目材料过硬的基础上“争、抢、跑”。局领导带队分线组成“重大项目攻关组”,培育储备了超薄覆铜板、无水氟化氢等高新技术项目92个,先后60余次到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汇报项目情况,争取最大支持。目前,我市已有60个项目在国家、省立项,获无偿资金6500万元。

  同时,通过加大市级科技项目资源库中300多个项目的培育,组织实施国家、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277个、重大项目47个,突破关键技术320项,开发高新技术产品402个系列,有效带动了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了钢铁等传统产业。

  科技服务,为企业跨越发展“清障”

  全市新一轮发展激起了企业家们干事创业热情,但高层次人才缺乏、科研力量薄弱、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影响和制约着企业膨胀提升。

  企业研发能力差怎么办?市科技局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引导企业与国内外大院大所和高科技企业开展合作。目前,全市已有157家企业与中国工程院、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等国内外112家高校院所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形成了一个产业、一所名校、一个领军人物、一支创新团队的链式效应。

  企业缺乏人才怎么办?对行业领军人才和知名专家,“三顾茅庐”邀请他们到我市创新创业,对已“安家落户”的科技人才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同时把投资在建和技术合作的高新技术项目纳入联系帮扶重点,先后柔性引进了两院院士23名、长江学者1名,引进技术专家193名。

  企业不了解政策怎么办?建立了市区联动、结对帮扶企业长效机制,科技系统全员联系大项目服务机制以及科技金融结合服务企业发展机制,对100家科技型企业重点扶持、连续支持。

  今年已举办全市大项目科技政策培训班5次,380家科技企业、760名技术负责人接受培训。向市内外投资机构推荐高新技术项目23个,签约资金额18.6亿元。

  科技与招商融合,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拉长产业链条

  今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劲头十足:由市科技局引进,汶河化工与东岳集团合作的氟材料工业园进展顺利;科虹集团与江苏客商共同打造的科虹线缆产业园创造了“科虹速度”;锂电动力总成项目已落户高新区;英国GKN、上汽集团两个世界500强企业在我市新建的粉末冶金汽车零部件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工作中,他们紧紧抓住项目策划这个牛鼻子,立足我市优势特色产业,着眼拉长产业链条、培植产业集群,围绕粉末冶金、电子信息等6大产业和6家企业进行项目策划,初步策划产业类项目13个,企业类项目15个,总投资161.4亿元,为项目推介招商、拉长延伸上下游主导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了将策划项目落到实处,市科技局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发展动向,主动出击,全力接洽,先后引进了3个过十亿元项目、8个亿元以下项目、2个外资项目。年产40万套割草机变速箱总成等新项目已达成投资合作意向。“风来尽是橙黄意,满院硕果暖寒冬”。今年1-9月份,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82.3亿元,同比增长39.65%,增幅居全省第1位。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开发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2.32%,居全省第2位。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