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医学人才招聘频道 > 医科高校及医疗机构高层次人才招聘 > 大连理工大学医学部2024年诚聘海内外医学英才

关注微信

大连理工大学医学部2024年诚聘海内外医学英才

时间:2024-03-20来源:中国博士人才网 作者:佚名

大连理工大学医学部(简称“医学部”https://med.dlut.edu.cn/)位于学校凌水主校区,是学校为落实“四个面向”战略需求于2022年10月7日新成立的独立建制的学部。学部以支撑“健康中国”战略为目标,紧密围绕新时代“双一流”建设内涵和国家建设“新医科”的要求,以“夯实基础、医工融合、需求导向、建设高端”的发展思路,弘扬“厚德、尚医、精工、仁爱”精神,依托自身强大的工科,以“医工结合”为起点,充分发挥医工交叉和医理结合的动力引擎作用,围绕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精准诊疗技术、医疗仪器设备研发,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层次医学类人才培养工作,助推我国医学基础研究、诊疗技术和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医学部下设4个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药学院)、1个研究院(医工交叉研究院),并有附属中心医院和附属肿瘤医院两所三级甲等医院。成立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医学部的发展建设,斥资逾2亿元人民币购置先进仪器设备,搭建全新的医学教育及科研平台。

新建的医学部实施灵活的人事人才制度,为具备医学创新潜力及能力的青年人才提供优厚的支持条件及学术环境,帮助青年人才在大工医学平台上实现职业理想,成为兼具高尚师德、高超医术、卓越科学创新能力与优秀人文素养的医学领军人才。

全新的平台,全新的事业,大工医学正翘首以待天下英才。我们以至诚之心力邀海内外优秀人才依托大连理工大学医学部申报海外优青,与我们一起筑梦同行,共同谱写大工医学新时代的宏伟篇章!!!

一、招聘方向及岗位

重点发展学科领域

学科方向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的建设目标分析

生物医学工程

智能医疗信息与影像

方向1:心血管重大疾病智能诊断治疗

针对心血管疾病(慢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心房颤动等)开展基础研究,包括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预防;针对心血管疾病多场景条件下可穿戴便携的生理功能监测技术;心血管疾病个性化智能化管理模式;用于心血管和外周血管的智能康复器械;大样本、多中心、多地域心血管疾病远程监测和人工智能预测模型。围绕心血管重大疾病诊疗、预防、管理等方面,接收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生物医学工程、人工智能、自动化、机械电子等各层次的相关人才。

方向2:医学信号与影像智能分析

面向心血管重大疾病的诊疗和康复,进行医学信号的感知、监测、检测的软硬件研究,包括但不局限于心电、神经电、肌电、脉搏、血流动力、心音、无创心功能、无创血压、心血管系统建模与仿真等新技术、新方法、新原理;针对心血管疾病的新型成像技术、智能影像分析技术。接收相关的生物医学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人工智能、自动化、机械电子等各层次的人才。

方向3:数字人体建模与仿真

通过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分析、联邦学习、医疗大数据信息挖掘和建模方法,构建人体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数字孪生模型,进行个性化的人体仿真计算,接受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分析、生理系统大数据仿真建模类人才

脑科学与脑疾病

方向1:脑电信号与神经影像智能分析

围绕“个体-组间-多模态-多中心”建立一体化的脑功能和脑结构磁共振成像数据质量增强和分析平台,全面保障不同维度(个体-组间-多中心)和不同角度(结构-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旨在建立客观可靠的脑疾病和脑发育神经影像指标,推动脑影像研究成果向临床转化,助力实现精准医疗

方向2:脑疾病检测与调控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建立了深度脑认知机理挖掘、高维度数据分析、便携式系统研发体系,实现自然场景脑机融合应用

方向3:认知神经科学方法学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建立了深度脑认知机理挖掘、高维度数据分析、便携式系统研发体系,实现自然场景脑机融合应用

智能医学检测技术及装备

方向1:细胞功能成像与分子检测

研发体外模型探索疾病发生发展的细胞-分子力学和化学机制及干预手段,发展荧光蛋白探针与传感芯片技术,实现疾病标志物的无创超灵敏快速检测。

方向2:血流动力学与循环辅助装置

研发动物替代模型探索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血流动力学机制,发展融合AI的血流动力学仿真、检测与自适应控制技术,研发人工心脏与体外反搏等装置。

方向3:医疗机器人与康复机器人

探索疾病演进与康复的力、电、磁等多物理场干预机制,发展基于生物力学和生物智能的仿生智能控制及人机协同技术,研发微创手术机器人、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及机能增强系统。

基础医学

形态学

机能学

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病原微生物学

生物信息与卫生统计学

(心脑血管、肿瘤、神经科学等优先)

心脑血管疾病的机制与诊疗新策略

面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与精准诊疗和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及新型防控诊疗策略开展基础研究,服务学校医科发展相关的教学科研需要。

脑科学与神经疾病

针对国家重大战略研究计划“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的一体两翼,开展脑认知行为的神经机制研究,揭示神经网络工作原理,探讨精神分裂症,老年性痴呆等重大脑疾病的神经病理机制,探索脑机接口的可能方向。

肿瘤的机制与诊疗新策略

面向肿瘤的早期筛查与诊疗,开展肿瘤的标志物的筛选,肿瘤靶向药物的研发以及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以期为肿瘤的早筛早诊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创新医疗技术

开展免疫调节,干细胞移植,神经再生,基因治疗等新兴医疗策略的前瞻性研究,为难治性疾病的治疗开拓新途径。

药学

药剂学

药理学
药物化学
药物合成

药物分析

中药学

创新药物靶标发现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利用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生命现象及疾病的本质。揭示大量而复杂的生物数据,研究疾病或药物的作用机制,探索生物体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节,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与调控规律,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及基因结构、基因表达与调控,为新药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创新药物设计与制造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应用生命科学理论研究成果对生物体进行不同层次的设计、控制、改造、模拟和加工,针对与新药研发过程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开展系统研究,进行新药开发以及药物优化。
药物化学主要从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化学药物的研究与开发,采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结构优化、活性天然产物的全合成、药物合成新技术新方法等。
天然药物化学主要围绕生药品种整理与质量评价、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天然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天然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修饰与全合成等特色研究方向开展科学研究。
药物制剂主要研究药剂学的基本理论;药物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药物新辅料的研究与开发;研究和开发制剂的新技术和新机械设备;中药和生物技术药物的新制剂与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等

创新药物药理学评价

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原理。主要从事阐明药物作用机制、改善药物质量、提高药物疗效、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并为探索细胞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药物研发需求,设计并执行各种体内、体外药代动力学研究,揭示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规律,获得药物的基本药代动力学参数,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性质和特征。
针对人类重大脑疾病、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相关大动物模型构建的科学问题,主要针对人类重大脑疾病、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支持非人灵长类、猪等大动物疾病模型建立、表型分析和表型数据平台等研究,为揭示重大疾病发病机制、发现疾病诊断和治疗药物靶点、开展药物筛选和细胞治疗等提供平台与支撑。

临床医学

心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的机制与诊疗新策略

针对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结构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和脑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流行病学特征、微创治疗新方法、精准治疗、数字医疗、心脏移植等新技术和新型防控诊疗策略开展基础及临床研究,提升附属医院的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及诊疗水平,服务东北振兴国家战略及学校双一流建设。

脑血管疾病

脑科学与神经疾病

针对国家重大战略研究计划“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的一体两翼,围绕脑及神经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诊疗新技术的研发与临床应用进行研究;开展脑认知行为的神经机制研究,揭示神经网络工作原理,探讨精神分裂症,老年性痴呆等重大脑疾病的神经病理机制和诊疗方法,探索脑机接口的可能方向,提升附属医院的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及诊疗水平,服务东北振兴国家战略及学校双一流建设。

肿瘤

肿瘤的发生机制与诊疗新技术

面向肿瘤的早期筛查与诊疗,开展肿瘤的标志物的筛选,肿瘤靶向药物的研发以及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以期为肿瘤的早筛早诊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针对肿瘤的精准治疗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策略开展基础和临床研究,提升附属医院的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及诊疗水平,服务东北振兴国家战略及学校双一流建设。

其他

创新医疗技术

围绕临床重大疾病、疑难重症、难治性疾病开展免疫调节,干细胞移植,神经再生,基因治疗等新兴医疗策略的前瞻性研究及治疗新技术,提升附属医院的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及诊疗水平,服务东北振兴国家战略及学校双一流建设。

二、招聘岗位条件及待遇

(一)星海教授

1.基本条件

在同行中具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具有带领本学科赶超或引领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曾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或取得相当业绩成果,原则上不超过55周岁。

2.薪酬待遇及支持条件

①长聘岗位,具体工资一事一议;

②安家费390万(大连校区);

③提供充足的科研业务费、学科建设经费、实验室及办公空间等,具体情况一人一议;

④大力支持团队建设,前3年每年保证2个博士后招收指标(由学校全额出资),3年6个博士生专项招生指标;

⑤提供高端人才住房(长期),可拎包入住,周边配套设施齐全,步行3分钟可达学校附属幼儿园、附属学校(中小学);

⑥提供大连市最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解决子女入托、入学,可享初升高“指标到校”政策;

⑦享受大连市一流医疗保障政策、每年一次高标准体检;

⑧双向选择为主,对符合条件的随迁配偶,在转任、选聘过程中给予政策倾斜;

⑨提供出行旅游便利,在省内机场、火车站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优先安检、优先登机(车)、贵宾候机(车)休息等便捷服务;高层次人才与同行亲友到省内国有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游览(全省165个景区,如大连森林动物园和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等,享受5人以内免门票待遇;

⑩对高层次人才缴纳个人所得税,由辽宁省政府进行财政奖补,奖补金额为其上一年度在辽宁省综合所得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每人每年最高奖补30万元(地方政策请以最新文件为准)。

(二)星海菁英

1.基本条件

能独立开辟一个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的学科方向,为所从事研究领域同龄中的佼佼者,具有成为该领域领军人才的发展潜力,曾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或取得相当业绩成果,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

2.薪酬待遇及支持条件

①全口径工资60+万/年(不含科研绩效);

②安家费230万(大连校区);

③提供充足的科研业务费、学科建设经费、实验室及办公空间等,具体情况一人一议;

④择优获得“小米青年学者”人才基金资助,叠加津贴10万/年(连续资助3年);

⑤大力支持团队建设,前3年每年保证2个博士后招收指标(由学校全额出资),3年4个博士生专项招生指标;

⑥提供高端人才住房(长期),可拎包入住,周边配套设施齐全,步行3分钟可达学校附属幼儿园、附属学校(中小学);

⑦提供大连市最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解决子女入托、入学,可享初升高“指标到校”政策;

⑧享受大连市一流医疗保障政策、每年一次高标准体检;

⑨双向选择为主,对符合条件的随迁配偶,在转任、选聘过程中给予政策倾斜;

⑩提供出行旅游便利,在省内机场、火车站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优先安检、优先登机(车)、贵宾候机(车)休息等便捷服务;高层次人才与同行亲友到省内国有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游览(全省165个景区,如大连森林动物园和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等,享受5人以内免门票待遇;

⑪对高层次人才缴纳个人所得税,由辽宁省政府进行财政奖补,奖补金额为其上一年度在辽宁省综合所得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每人每年最高奖补30万元(地方政策请以最新文件为准)。

(三)教授

1.基本条件

在相关学术领域取得了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技术等成果,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创新思维,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原则上不超过42周岁。

2.薪酬待遇及支持条件

①全口径工资50+万/年(不含科研绩效);

②安家费120万(包括学校60万,大连市30万*,辽宁省30万*),留连/来连工作并认定为大连市青年才俊,可申请安家费30万*;博士后留连/来连工作并认定为“兴辽英才计划-博士后”,可获30万奖励*;

③科研业务费120万(不含学科建设经费),人文社科类60万;

④提供充足的学科建设经费、实验室及办公空间等,具体情况一人一议;

⑤择优获得“小米青年学者”人才基金资助,叠加津贴10万/年(连续资助3年);

⑥前3年,每年保证2个博士后招收指标(由学校全额出资);

⑦通过博士生导师招生资格审核后,保障博士生招生指标(第1年为专项指标);

⑧提供引进人才公寓,可拎包入住,周边配套设施齐全,步行5分钟可达学校附属幼儿园、附属学校(中小学);

⑨优质教育资源配套,解决子女入托、入学;

⑩享受大连市一流医疗保障政策;

⑪对符合要求的高层次人才缴纳个人所得税,由辽宁省政府进行财政奖补,奖补金额为其上一年度在辽宁省综合所得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每人每年最高奖补30万*。

*地方政策请以最新文件为准,如需了解请咨询人力资源处工作人员。

(四)副教授

1.基本条件

在相关学术领域取得了一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创新潜力巨大、发展后劲十足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医学毕业生年龄可放宽至37周岁)。

2.薪酬待遇及支持条件

①全口径工资45+万/年(不含科研绩效);

②安家费100万(包括学校40万,大连市30万*,辽宁省30万*),留连/来连工作并认定为大连市青年才俊,可申请安家费30万*;博士后留连/来连工作并认定为“兴辽英才计划-博士后”,可获30万奖励*;

③科研业务费80万(不含学科建设经费),人文社科类40万;

④提供充足的学科建设经费、实验室及办公空间等,具体情况一人一议;

⑤择优获得“小米青年学者”人才基金资助,叠加津贴10万/年(连续资助3年);

⑥前3年,每年保证2个博士后招收指标(由学校全额出资);

⑦通过博士生导师招生资格审核后,保障博士生招生指标(第1年为专项指标);

⑧提供引进人才公寓,可拎包入住,周边配套设施齐全,步行5分钟可达学校附属幼儿园、附属学校(中小学);

⑨优质教育资源配套,解决子女入托、入学;

⑩享受大连市一流医疗保障政策;

⑪对符合要求的高层次人才缴纳个人所得税,由辽宁省政府进行财政奖补,奖补金额为其上一年度在辽宁省综合所得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每人每年最高奖补30万*。

*地方政策请以最新文件为准,如需了解请咨询人力资源处工作人员。

(五)助理教授

1.基本条件

博士学位,已取得有影响力的代表性成果,对未来科研发展有明确规划,原则上不超过32周岁(医学毕业生年龄可放宽至34周岁)。

2.薪酬待遇及支持条件

①聘期3+3(六)年,全口径工资30万/年(不含科研绩效和团队绩效);

②安家费50万(含大连市配套);

③科研业务费10万(不含学科建设经费);

④提供引进人才公寓,可拎包入住,周边配套设施齐全,步行5分钟可达学校附属幼儿园、附属学校(中小学);

⑤提供大连市最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解决子女入托、入学;

⑥享受大连市一流医疗保障政策。

(六)全职博士后

1.基本条件

在国内外知名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身体健康,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扎实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原则上不超过32周岁。

2.薪酬待遇及支持条件

(1)薪资待遇体系

(1)聘期3年,考核目标明确,具体标准可与学院联系人咨询;

全口径工资25-30+万/年(不含科研提成和团队绩效);

(2)出站后,留连工作并认定为大连市青年才俊,可申请安家费30万*;

(3)出站后,留连工作并认定为“兴辽英才计划”博士后,可获30万奖励*。

(4)出站后,优秀博士后推荐申请大连理工大学助理教授或副教授,可获安家费50-100万*。

*地方政策请以最新文件为准,如需了解省市最新政策,可根据文中联系方式咨询学校工作人员。

(2)福利待遇

(1)按照学校预聘师资进行管理,享有学校教职工同等福利待遇,如用餐补助、健康体检等;

(2)解决子女入托、入学,提供大连市最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

(3)优秀出站博士后可申请学校教师岗位。

(3)特别支持计划

(1)面向境内博士,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三年全口径工资90万元+56万元国家资助+8万元博士后基金资助;

(2)面向境外博士&外籍博士,国家博士后交流计划引进项目:三年全口径工资180万元;

(3)学校派出专项计划:给予额外生活补助,采用海内外知名教授双导师联合培育机制,将优秀博士后派出至国外优秀高校、研究机构研修。

结合学校附属医院的需求,以上各级各类人才可双聘到附属医院开展工作,附属医院在科研平台建设、科研奖励绩效等方面给予支持,具体事项可一事一议。

三、应聘需提供的材料

1.个人基本信息(含配偶现职情况)和详细简历(学习、工作和科研履历及成果):

2.3-5项最具代表性成果的介绍及本人对未来开展应聘岗位/研究方向科研工作的思路、设想和目标。模板详见《附件1:应聘人代表性成果介绍与未来工作设想》。

请将上述材料汇总整理打包并命名为“应聘大连理工医学部**学院+应聘岗位+姓名”后通过电子邮件发至medhr@dlut.edu.cn信箱,邮件标题为“求职应聘+应聘岗位”。

四、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老师

电话:+86-411-84706612

邮箱:medhr@dlut.edu.cn

网址:https://med.dlut.edu.cn/

大连理工大学医学部真诚期待您的加入!

大连理工大学简介:

大连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学校主校区坐落于中国北方海滨名城大连,依山傍海、冬暖夏凉,人居环境优良,目前已形成一校、两地(大连市、盘锦市)、三区(大连凌水主校区、开发区校区、盘锦校区)的办学格局。

学校厚植科研基础、培育原创能力,优势学科资源丰富、研究平台实力雄厚,已形成以理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哲、医、艺术等协调发展的多学科育人体系。现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1人,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14个学科进入全国前10%,12个学科领域位列世界前百分之一,4个学科领域位列世界前千分之一。学校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建有1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6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全国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41个国家和地区的274所海外知名高校、23所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际校所合作关系,有包括国家公派、联合培养、交换学习、短期交流访问等150余项海外交流项目,教师长短期出国(境)公派、进修、参会、访问年均1700余人次。

面向未来,学校秉承“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为基本特质的大工精神,致力于创造、发现、传授、保存和应用知识,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服务国家,造福人类。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