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科研资讯 > 专家观点 > 清华教授: 不要总以堵的心态看待新技术

关注微信

清华教授: 不要总以堵的心态看待新技术

时间:2017-05-11来1源:未知 作者:91boshi

在谈理想课堂时,清华大学电机系副教授于歆杰表示:“不要总以堵的心态来看待这些移动互联时代的新技术,理想状态很难定义,见仁见智,未来才能够实现。”

  “不要总以堵的心态来看待这些移动互联时代的新技术,我们努力积极地跟手机和微信做朋友,你才能够用它改善的措施。”清华大学电机系副教授于歆杰作为一个多年工作在教育一线的老师谈他心中的理想课堂时说道。

  

清华教授: 不要总以堵的心态看待新技术

 

  清华大学电机系副教授于歆杰。

  “理想状态很难定义,见仁见智,未来才能够实现。”于歆杰说道,目前不太理想,即使在清华,大多数的课也是在大班教学。很多的学校大班的比例非常高,很多学校的老师每年实际授课学时数是很多的。“我们在大量的上课过程中,依然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但是现在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我讲明白了,学生就学明白了吗?好像不是。”

  作为老师,于歆杰表示,他在自己讲明白之后,可能更多地会追求怎么才能够让学生学得更明白。在教学的时候,他希望有大量的反馈。

  现阶段作为一个一线老师,对于理想课堂,于歆杰提出了四件事:“第一,我给学生上课了,我想知道学生对我讲的这部分内容明白了吗?第二,我希望学生踊跃回答我在课堂上布置的思考题;第三,作为一个有经验的老师,我有时也会把课讲砸,把学生讲丢,我想知道我是什么时候把学生讲丢的;第四,我想知道我给学生布置的课外预习或复习的内容,学生的完成情况。”

  理想课堂对于很多不是专注教育学专业、教育技术专业的老师而言,他们无法全身心投入到理想课堂。于歆杰表示,“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些轻量级的解决方案。”

  

清华教授: 不要总以堵的心态看待新技术

 

  清华大学电机系副教授于歆杰。

  于歆杰分享道,在过去的两年间,他们采用了一个课堂教学实时数据采集工具来实现他对理想课堂的四点想法。“在我的PPT里面,我可以在限定的位置给学生推题,学生在听了20分钟以后,就在手机上会收到我推送的一个题,这个题的答案只要学生认真听了,那就一定知道答案”。

  针对因为怕出错,大班教学中学生回答思考题往往不积极的问题,于歆杰介绍,他们从今年开始在课堂上引入了弹幕功能,学生可以匿名发送自己的学习心得,这使得学生更加敢于发言。

  于歆杰介绍,学生还可以在PPT上点“不懂”,当有大量的学生在PPT的某页上开始点“不懂”,通过学生的反馈,他会去研究是不是自己这一页PPT制作的不好,在下次讲课的时候能够精细化的定位到那页PPT。

  于歆杰表示,要想做成理想课堂须有三个突破。首先从目标上,教师得想改,不能满足于自己是一个优秀老师,在课堂课讲得很好就行;教师更希望了解学生,更希望根据反馈让学生的学习成效提升;除此之外,在心态上要有一点点转变,很多老师对学生带着手机在课堂上用是有抵触心理的。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