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人才工作 > 四大人才新政构建民族地区开放桥头堡

关注微信

四大人才新政构建民族地区开放桥头堡

时间:2017-02-21来源:中国博士人才网 作者:
  近年来,青海海西州通过实施“高端人才计划”“柔性引才办法”“院校合作联盟”和“人才智力储用库”四大新政,统筹引育各类人才,努力构筑人才智力高地,为打造青海民族地区开放桥头堡提供智力支撑。

  “高端人才计划”集聚各类精英。海西州出台了《“十三五”期间高端创新人才百人计划实施方案》,重点聚焦引进培养对象、引进培养方式、特殊支持方式及生活服务保障等方面,并突出融合发展理念,坚持人才引领创新发展,促进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深度融合。拓宽培养引进类型,按杰出、领军、拔尖和团队4种,全频谱培养引进高端创新人才。目前,各用人单位分别与盐湖化工、生态农牧业等领域的12名杰出人才、27名领军人才、6名拔尖人才,3个创新创业团队达成引进协议,并确定9名领军人才、14名拔尖人才培养人选和1个创新创业培养团队。

  “柔性引才办法”拓宽引才渠道。为创新人才智力引进机制,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海西州制定出台了《柔性引才引智实施办法》。据悉,柔性引进的人选,根据海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围绕州内重点项目、重大工程、优势特色产业以及社会事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特别需求来确定,并通过顾问指导、“候鸟式”聘任、联合攻关、成果转化以及其他方式与用人单位签订智力技术服务协议。

  同时,柔性引进人才符合条件的可申报“高端创新人才百人计划”。引进的团队,经评审认定,按不同层次给予资金资助。如国家“人才”专家团队及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项获奖团队,每个团队按照项目所需资金的30%,最高给予500万元的项目扶持资金资助,并针对海西州熔盐储能、盐湖提锂等14个重点科研攻关方向急需的杰出人才和团队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最高给予1000万元项目资助。目前该州已与生态农牧业、盐湖化工、环境保护、新材料、水资源领域的43名高端人才达成柔性引进协议。

  “院校合作联盟”开启双赢之路。海西州出台《加强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合作联盟方案》,建立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合作机制,进一步提高产学研用合作的绩效,构建海西传统产业新格局。目前,海西州与国内32所高等院校、26家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战略合作,与179名专家院士签订引才引智协议,挂牌成立了柴达木清洁能源研究中心、可再生高效能源电机系统研究中心、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等6个院士工作站,成立了盐湖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等4个实验室,开展重大科技攻关。与全球最大的基因组学研究中心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省内外科研院合作联盟,成立全国第一个市州级区域性创新联盟——“柴达木(中国)生态农牧业创新联盟”。

  “人才智力储用库”感召游子回归。海西出台了《省外柴达木人才智力储用库及汇集中心建设实施方案》。通过直接引进和柔性引进方式,积极动员吸引国(境)外、省外海西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优秀高校学子及外出务工技能人才等回海西投资兴业、创业就业。对于回海西创办兴办企业的国(境)外、省外海西籍企业家,依据有关政策、按照相应条件,在医疗服务、职称评定、财政税收、创办企业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支持。对回乡创新创业、解决群众就业做出贡献的,可以授予“优秀人才贡献奖”“优秀企业家奖”“高技能人才成就奖”等荣誉称号。

为防止简历投递丢失请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邮件标题格式:应聘职位名称+姓名+学历+专业+中国博士人才网)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