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人才工作 > 深圳要成为海外人才回国发展首选城市,政协委员建言助力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

关注微信

深圳要成为海外人才回国发展首选城市,政协委员建言助力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

时间:2021-08-31来源: 深圳商报-读创 作者:佚名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彭琰

8月26日上午,深圳市政协七届第十一次主席会议以“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建设”为主题召开专题协商会。政协委员从人才引进、科研体制机制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多个方面提供有针对性、建设性的建议,助力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

推动深圳做“国际移民城市”

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才是根本。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人才官奚丹谈的是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问题。

奚丹建议,抓住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契机,推动深圳从国内移民城市向“国际移民城市”转变,树立深圳国际化的城市形象,增加国际航线,更多地举办国际性的技术峰会和学术论坛,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使深圳成为海外人才回国发展的首选城市。希望深圳相关政府部门牵头联合第三方机构针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重点科技领域,建立海外人才数据库,为更多的企业引入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更多的帮助和精准定位。

奚丹建议,在政务服务机构设立专门为外籍人士提供服务的窗口,增强英语的政务服务水平,全面优化外籍人士在深使用在线预约服务的便利性,民生服务应用方面全面提供英语版本,试点外籍人员来深从事高端家政服务行业。

突出产业导向支持企业深度参与

深圳市政协委员、平安集团首席科学家肖京认为,基于深圳市场驱动科技发展的特点,相较其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深圳更需要产业和企业能够深度参与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和使用中。

肖京指出,目前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未构建开放共享的科技生态和信息共享机制,导致信息共享不足,企业因此缺乏对科学中心基本情况及项目参与方法的了解。而科学中心普遍缺乏专业的市场运营能力,未搭建成熟完善的运作链路,从而导致大科学设置、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资源、能力无法充分与企业对接,成果转化效率低。

肖京建议,搭建开放共享平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通过社会招标的运营机构建设并运营开放共享平台。在该平台上,深圳及其他区域的科学中心可向平台输出其基础科研成果信息和应用研究,形成共享互利的生态闭环。高校及科研院所可共享创新技术、实验设施、研究成果、高端人才,外部企业可使用其大科学技术设施,获得技术和科研成果服务,且向平台输出信息、资金、技术、行业洞察等多方面资源。

创新体制发挥大科学装置带动作用

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承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研究员张弓认为,国家科学中心其核心是将昂贵的大型科学装置以及能充分使用这些装置的人才团队进行聚合,对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促进高端创新和产业升级。但从国内的实践来看,由于体制机制方面的政策措施尚在探索中,国家科学中心相关设施尤其是大装置的利用情况和收益远未达到预期,利用率较低、利用水平较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先进仪器不能共享服务,高端科研资源就不能惠及企业的研发。”张弓指出,近年来各级政府都对大型仪器的共享提出了强制性的要求,但比较容易规避,最常见的手段就是服务价格高昂、设备机时满约等,导致仪器开放共享有名无实。为真正发挥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对科研和产业的带动服务作用,张弓建议,大科学装置应有独立的非研究型的专业服务机构运营,不隶属于任何科研机构,自身不需要产出科研成果,以服务质量和数量论英雄,建议以半企业化的方式运营,或者由托管企业运营,服务质量和数量决定团队的效益和发展前景,充分发挥运营机构积极和提升大科学装置的社会共享率。

为防止简历投递丢失请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邮件标题格式:应聘职位名称+姓名+学历+专业+中国博士人才网)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