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人才论点 > 杨志刚:唯有正向研发才不辜负人才

关注微信

杨志刚:唯有正向研发才不辜负人才

时间:2014-10-09来1源:中国汽车HRD 作者:

 【导语】近期,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第二届第五次年会暨中国汽车人才高峰论坛在江苏常熟召开。多位车企、汽车高校、汽车行业的领导、专家受邀作主题演讲,或参加专题互动。笔者对各家嘉宾的发言进行了梳理、归纳和分析,形成《人才万象》系列,以期更加完整、立体地呈现各位嘉宾的人才思想与观点。

640.jpg

  杨志刚,一个顶着诸多光环的“复杂人”:国家“人才”工程与材料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政协常委,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的院长、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车身与空气动力学学科的责任教授、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主任……带着在政产学研多重身份中的观察与体验,他的发言如一颗水珠,让人从不同的角度都能看到折射的光芒。

  同济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

  作为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的院长,杨志刚一开始就谈起了他的人才理念,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个问题上,他说:“对于工科的教育单位来说,我们认为是培养国家、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我们希望培养这个行业未来的精英;同时是一个有社会责任的行业精英。”他还特别对“有社会责任的行业精英”作了解释:他毕业之后,在企业或者是社会工作的时候,他要关注,这个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比较合理,这个社会的公共规则是什么样的比较好。我们应该遵守什么样的,或者说建设什么样的公共规则。

  基于这样的理念,同济是怎么培养人才的呢?

  杨志刚分析,国际化和市场化是目前核心趋势,高校应该顺应这两个趋势培养人才。在这样的情况下,同济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从2007年开始,比较系统地培养学生用数字化设计全套的企业设计流程。因为企业希望学生有全面的数字化设计能力。

  第二,最早参加“卓越工程师计划”,解决教育部提出的我国工科学生“很多却不是很好用”的问题。“卓越工程师计划”让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学生,把学生送到企业,知道企业的关键需求和问题,学生既得到了教授的指导,也得到了企业实际经验中的指导。

  第三是国际化。和很多国外院校有双学位的国际合作协议,学生有留学的协议。同济大学有1/3的学生有到国外学习的机会,也有比较多的学生既有同济大学的学位,也有国际学校的学位。由于“同济是一个德国人成立的学校”、“同济的工学院也是一个德国工程师创立的”这些历史渊源,同济与世界汽车工业佼佼者中的德国关系甚密,在人才培养国际化中独具“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

  除此之外,同济还非常注重创新与合作。2006年同济专门建立了创新基地。除了鼓励学生创新之外,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团队合作。这样的考虑原因只有一个:“汽车企业需要学生在团队中工作。”

  可以看出,同济的培养理念和方式还是比较超前的,紧跟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市场需求和企业需要为导向培养学生,不管是在知识技能、实践经验还是国际化、创新精神、团队合作方面,都是围绕企业在改变。同济的人才培养理念是值得国内其他高校学习的。

  同济还非常注重与时俱进,随时听取企业意见。杨志刚说:“我们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比较好的符合企业的需求。当然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希望多听企业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告诉我们,我们的学生应该怎么样做。”搭建企业与汽车院校的交流平台正是我们汽车校企联盟的宗旨。企业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意见是企业应该总结反馈的,也是我们汽车校企联盟应该传递给高校的信息。

  高校可以为汽车产业创新做更多

  和国外相比,我国高校的功能比在国外多,最核心的功能是培养人才,但高校除了培养人才以外,还有别的。

  杨志刚说:“纯粹的产品设计肯定是企业做的,但是产品设计之前确实有很多基础研究,有一些应用性技术研究,有一些核心的共性技术。因为我们国家汽车行业起步比较晚,再加上人才总体比较稀缺,我认为我国的高校和国际相比,可以做的更多一些。”

  他举了风洞中心的例子。2005年,他接受当时的同济大学校长万钢的邀请,来到同济,做风洞项目。他和团队整整花了四年半时间,做出了中国的首个风洞中心,也是“国际同行都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风洞之一”。他说:“我说这个事儿,主要是认为我们主要的高校,是有一些机会在整个国家创新体系当中起一个比较重要的作用。这个作用,不是说你做的这个东西有多好,而是看你能不能发挥作用来衡量。”风洞中心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不仅仅是填补空白,更关键的是对自主品牌汽车研发水平提升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一个企业的车如果没有在这个实验室走过,就不可能是在真正做开发。

  这就是高校在产业创新方面活生生的好例子。

  关于创新的问题,上海交通大学纳微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胡志宇也深有感触,他说:“中国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一直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走不出原始创新。因为我们中国从近现代开始,见过的东西都是成品。”他告诉我们现在在加州公路上疾驰的Google无人驾驶车,其实是从高校走出来的:20年前他曾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校园里看到过它的雏形:一个两吨半的厢式车,装着20几台计算机,5米的距离它要开十分钟。

  这是一个高校原始创新的例子。

  胡志宇还说:“我们今天讲要达到国际水平,我在想有没有可能我们来创造国际水平。”他呼吁企业把每年研发经费的10%拿出来成立一个基金,完全做未来的汽车。他的未雨绸缪,我非常赞同,我也觉得这个项目完全可以让高校参与。

  记得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任晓常在发言中也提到,我们要搞正向开发,需要克服的问题有很多,甚至不是一个企业可以完成的,加之“人才本身就不足”、“资源和国外大公司相比差距巨大”等原因,我们需要“开放、合作”,要“产学研结合,各种资源的结合”。

  衷心希望,企业之间、产学研之间都可以有更多的合作。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