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人才论点 > 高等教育开发国家“人才红利”

关注微信

高等教育开发国家“人才红利”

时间:2014-02-13来1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高文兵

图为苏州大学机器人与微系统研究中心的老师正在指导学生为舞蹈机器人进行编程操作。

图为苏州大学机器人与微系统研究中心的老师正在指导学生为舞蹈机器人进行编程操作。

  编者按: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用好‘人口红利’,更加注重依靠‘人才红利’。这就必须一靠教育、二靠科技,两者有机结合,使中国创造财富的能力得到巨大提升,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高等教育怎样通过培育人才和开发“人才红利”,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本报今天刊发中南大学党委书记高文兵文章,敬请关注。

  中国经济持续30余年的高速增长被国外经济学家称为“中国奇迹”。尽管很多经济学家仍在试图破解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之谜,然而一种较为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人口红利”功不可没。

  在过去30年中,我国经历了这一黄金时期,充分享受第一次人口红利带来的高速经济增长。不过,随着社会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专家预测,我国第一次人口红利将要进入尾声,人口老龄化时代随之到来。

  我认为,高校通过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创新型人才,既可缓解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又可提高智力资本在我国人力资本储备中的比重,进而提高我国人力资源的质量,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人力资源的竞争优势,促进“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化。

  通过提高人口素质增加人力资源储备

  “人口红利”即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从而改善国家的人口结构,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较轻、有利于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改变劳动力供给从而对生产领域产生影响;二是在人口老龄化初期阶段对储蓄和消费的影响。此两方面的影响因对经济增长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从而被理解为“第一次人口红利”。

  按照联合国标准,60岁以上老年人口在人口中的比例达到10%以上,或者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以上,一个国家或地区就称为老龄化社会。而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已经达到8.87%,表明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到2015年左右,人口抚养比将停止下降并转而提高,进而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

  基于我国国情,我们必须充分考虑改变以往以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和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取胜的人力资源格局,通过提高人口素质增加我国的人力资源储备,从而为我国开发第二次人口红利作好准备。我国“第二次人口红利”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通过居民将以养老为目的的储蓄转化为消费从而拉动中国经济的增长;其二是由于中国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加上庞大的适龄劳动人口基数从而产生的“人才红利”。相比之下,第二次人口红利具有从“人口优势”转变成“人才优势”,由“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从“量”的优势转变成“质量并存”的优势等方面的特征。中国劳动力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将转变为以劳动力素质和人才优势取胜。

  促进“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化

  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用好‘人口红利’,更加注重依靠‘人才红利’。这就必须一靠教育、二靠科技,两者有机结合,使中国创造财富的能力得到巨大提升,推动社会文明进步。”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通过培育人才和开发“人才红利”,在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得到相当程度的普及,每年高校向社会输出的大学毕业生也逐年增多,但是高校毕业生的素质状况和创新能力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提升空间,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一些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培养模式严重滞后,投入力度不够,缺乏自己的特色。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还停留在比赛、竞赛等层面上,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脱节,大学生创业的风险太高且风险因素不可控,难以转化为实际产出。高校对人才资源的开发,仍然有巨大的挖掘余地。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对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相对于偏重数量和规模增长的外延式发展来说,内涵式发展则是在强调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升。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立足点在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创业意识的灌输。关键是要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和素质,通过创新创业型教育向大学生灌输一种精神,传达一种信念,树立一种信心,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多“人才红利”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时期,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育人功能,进一步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内涵式发展,多措并举,培养造就更多的创新人才,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人才红利”。

  第一,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校要探索建立创新型教育体制和创业教育模式,着眼于长远的、未来的发展,在培养学生方面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把教授专业知识技能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结合起来,通过开设创新课程,建立大学生创业激励机制,将工作落实到实处。

  第二,建立一个政府、高校、企业和大学生四方联合互补反馈的创新机制。政府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通过政策扶植和银行贷款鼓励大学生创业,形成长远、有效保障创新的机制。

  第三,高校之间要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联合培养的新机制。要加大高校之间的合作力度,实现高校之间资源的充分共享,拓展联合培养的渠道和方式、方法。高等院校之间要形成以大带小、以强带弱、以点带面的合作机制。

  第四,高校要认清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构成,抓住主要矛盾。90后已成为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的主体,他们生长在一个信息化、多元化的社会,具有其他年龄阶段所不具有的开拓创新精神,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存在惰性和浮躁。加强高校创新型教育,必须聚焦90后大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