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晓娟率贵州博士服务团团员看望中国最后的带枪部落芭莎小学捐赠学习用品。
甄强带领湘东企业参加上海工业陶瓷展览会。
东方网10月23日消息:据《青年报》报道,对很多人来说,西部只是一个地理名词,但对于上海博士服务团的成员来说,西部却是他们挥洒过汗水和青春的地方,是他们的“第二故乡”。
1999年,为了给西部智力支持,中央组织部、团中央组织实施了“博士服务团”项目。上海自2003年参与该项目至今,已选派了十批56名“博士服务团”成员赴云南、贵州、甘肃等地进行锻炼。
今年是上海参与博士服务团的第十年,十年间每位博士团成员在服务地与上海之间架起了桥梁,带动当地经济、科研、文化、教育等发展。挂职结束后,他们建立工作站,或者不断回访,开展的服务工作与
甄强
“科技参谋”为萍乡建科研工作站
“给甄区长打一个电话等于上千万的效益。”至今,在江西萍乡市湘东区从事陶瓷产业的萍乡人还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他们口中的“甄区长”便是中组部、团中央第十一批、上海第八批博士服务团成员甄强。作为一位陶瓷材料领域的专家、上海大学的博导,2010年底,他赴江西萍乡市湘东区挂职科技副区长。
甄强上任后就实地去了解湘东陶瓷产业基地各个企业的需求和困难,同时他也留意到,萍乡有多座煤矿,而固体废弃物煤矸石在矿区附近堆成一座座“小山”,总量近4亿吨,“湘东多雨,这些煤矸石容易造成滑坡,很危险。”
心存担忧的甄强通过搜索科研文献发现,北方产煤的省份里,已有将煤矸石转化成高档陶瓷原料的技术,但南方因煤矸石杂质含量高等原因,尚未有现成的转化技术成果。他当即决定,自筹科研经费,利用自己在上海大学的实验室,要把萍乡的煤矸石也变成宝贝。
于是,每次回上海,甄强的拉杆箱里又多了一样的东西——煤矸石样品。分析成分、提炼、合成……甄强在实验室里常常一“泡”就是一天。终于,经过多次尝试后实验成功,黑色的煤矸石终于转化出白色的合成莫来石、堇青石,变成了价值数千元的高档陶瓷原料和产品。
为了继续完成工作和计划,甄强不但将挂职期限延长了半年,还在湘东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给湘东留下一批“带不走的博士”。
据了解,甄强为此往来于萍乡市政府和上海大学之间,组织上海大学的研究生暑期到湘东社会实践,去基层一线挂职锻炼,也利用自己的“人脉”,带领湘东代表团到上海化工研究院等机构考察,还积极为湘东企业招商引资。
能到湘东区挂职,让“陶工”甄强觉得既能“服务地方”,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契机,“现在就算回到上海,也习惯说‘我们萍乡’,对萍乡已经是份牵挂。”甄强笑着说道。
崔晓娟
多次回访小学望改进学校条件
今年8月初,崔晓娟又一次回到了当年挂职的安顺市,查看贵州第一所寄宿制小学的现状。这所她当年到处奔走集资建起的小学蕴含了她对西部教育的情感。
作为中组部、团中央第七批、上海博士服务团第4批成员,2006年,崔晓娟前往贵州挂职安顺市市长助理,协助分管科教文卫等工作,并在一年挂职结束后又延期了一年。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崔晓娟实地考察了安顺市87个乡镇中的66个。为了去紫云县中洞小学了解情况,崔晓娟平生第一次爬了四个小时的山路,最后腿抖得无法走直线。身体上的劳累却及不上她看到学校的那一刻,现场让她忍不住流泪,“在洞穴里上课的小学生终日见不到阳光,平时就一直喝岩崖水,小学四年级学生长得又矮又瘦,像城市里5岁孩子的模样。”那一刻,崔晓娟就决定一定要改善他们的学习环境。
在她挂职期间,除了处理好手上的工作,崔晓娟开始四处奔走,最后在社会各方帮助下,筹资170万元,建成贵州第一所寄宿制小学。
因为心中割舍不下这所小学的发展和孩子们的情况,挂职结束后,崔晓娟又进行了多次回访。“两个多月前我又回去看了看,做了后续工作,拍了视频了解目前学校发展情况,同时也发现学校还是缺少一辆车,万一孩子有生病情况,需要一辆车将孩子送医治疗。”
回忆起在贵州挂职服务的经历,崔晓娟觉得自己的才干和经验都得到了提升,在延期一年的挂职经历中,她面对过公交罢运事件,经历过2008年贵州雪灾考验,应对过贵州“瓮安群体事件”后的首次群众大接访工作,“一次次的处理都是积累经验的好机会,也深刻感受到做群众工作不容易。而只有去经历去实践才会有所提高,如果不去西部,只靠想是没有体会的。”崔晓娟总结道。
[背景]
十年56名“博士”奔赴西部
自1999年起,为了实现西部开发,中组部、团中央从京、沪、广等地选派青年人才远赴西部,以一年一批的形式挂职服务。2003年开始,上海也加入了“博士服务团”,活动由市委组织部和团市委共同主办。十年来先后选派了10批56名博士赴云南、贵州、陕西、甘肃、江西、四川、福建、内蒙古、重庆等省区市和新疆建设兵团服务锻炼。
据悉,博士服务团工作方针是“了解国情、服务地方、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旨在引导青年人才到实践中锻炼成长、创业成才,探索配置青年人才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为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为青年人才的成长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实现人才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在组建“博士服务团”时,提供智力支持是服务西部的重点,也是培养人才的新途径。上海在选拔“博士服务团”成员时不但有政治素质好等普遍要求,更注重专业素养,“一般要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副处级以上行政职务,也需要具有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背景,熟悉投融资管理等专业领域的博士去支援西部的经济发展。”团市委负责人表示。
为方便各批次博士服务团成员日常交流以及资源共享,今年,博士服务团特意建立了微信群,为博士们的工作交流提供了平台。
“西部也在为上海培养人才”
团市委负责人介绍说,上海参与“博士服务团”工作已经有十年时间,从反馈的情况来看,博士们确实贯彻了“了解国情、服务地方”等方针,他们为服务地区积极建言献策,同时发挥桥梁作用,帮助服务地区与上海有关方面建立共建合作关系,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邀请上海专家学者前往讲学,输送当地干部和人才到上海培训或见习,“他们在智力服务方面的确发挥了作用,同时自身也得到了成长,这其实也是让西部帮忙培养人才。”
团市委负责人表示,选派出的博士都是中青年骨干,他们虽然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但基层经历或者面对复杂情况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增强,“西部地区的经济水平相对落后,有的地方自然条件恶劣,挂职服务的博士就会发现,他们面临着许多意想不到的挑战。这样的环境让他们必须要吃准吃透当地情况,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国情,服务地方,通过实际锻炼才能为当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西部地区也在为上海培养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