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博士后招收 > 研究院所博士后招收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2023年度招收1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关注微信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2023年度招收1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时间:2023-06-21来源:中国博士人才网 作者:佚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博士后工作站现开始招收2023年度博士后研究人员,兹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1998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含中国史与世界史两个学科方向。我所研究范围涵盖世界历史各领域和各时段,现有11个研究室(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日本与东亚史、西亚南亚史、非洲史、拉美史、欧洲史、俄罗斯中亚史、美国史、太平洋与太平洋国家史、“一带一路”史、全球史),出版有《世界历史》(双月刊)和英文版《世界史研究》(World History Studies,半年刊)。

本站采取“公开、公正、公平招聘,严格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本站将对报名材料进行初审,合格者将被通知参加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考试时间和地点将另行通知。

一、招收名额

2023年进站博士后研究人员1人(国家资助指标)。

二、招聘条件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品德好,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遵纪守法,无不良记录。

2.年龄在35周岁(含)以下,具有国内或国外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心健康,所学专业和研究方向与本所研究范围相符。

3.申请人不能申请到授予其博士学位单位的同一个一级学科的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

4.申请人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或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等重点科研院所博士毕业(含世界综合排名或学科排名前200位高校博士毕业)的青年人才优先。

5.博士期间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至少2篇学术论文;发表论文仅有1篇者,博士毕业论文应被评为“优秀”。“核心期刊”“权威期刊”及“顶级期刊”目录以申请当年或论文发表当年最新一期中国人文社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为准(目录详见附件4、5)。

6.在职人员必须全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原单位同意转递人事档案,不可兼职。

三、研究方向

1.中东史、非洲史

2.俄罗斯史、苏联史

3.北美史、环境史

4.世界古代史

5.日本史、东亚史

四、进站博士后待遇

1.符合进站条件的博士后,在站2年期间,每年可获得国家人社部的经费支持;

2.在站期间,可申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创新项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分为面上资助和特别资助两种形式。面上资助是为鼓励博士后研究人员进行创新性研究设立的科研启动经费;特别资助是为激励已获得突出成果或表现特别优秀的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继续从事创新性研究工作提供的科研经费支持。特别资助需要根据分配指标确定人员。

五、博士后在站管理

博士后在站研究工作时间为21-24个月,在站期间的管理视同在职人员,须参加研究室的科研活动,按时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计划,参加年度考核、中期考核及出站考核。博士后研究人员的课题选项、进展情况、出站总结等,由合作导师负责,定期给予督促、指导。

其他有博士后研究人员经费、待遇、职称评定、考核、出站等,均按《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管理规定》及《世界历史研究所博士后管理制度》执行。

对于违反以上管理规定,中期考核不合格,出站研究成果考核不合格,或超期在站的博士后,以及达到其他退站条件的博士后,将予以解聘退站,同时不再享受博士后的其他国家政策和待遇。

六、提交材料(扫码下载)

1、附件1:博士后进站申请所需材料

2、附件2:博士后申请表

3、附件3:专家推荐信2份

4、附件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简版

5、附件5:中国人文社科学学术集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

七、报名联系方式

联系人:老师

联系地址: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观通楼

邮政编码:100101

联系电话:010-84372873

电子邮箱:li-ge@cass.org.cn(邮件标题请注明:应聘博士后+应聘人姓名 )

报名截止日期:2023年6月27日

有意向申请并符合进站条件者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应聘者请将个人有关材料以邮件形式发送至上述电子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2023年6月7日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F-8dSvcLaSZRU3hoG-mfvQ

为防止简历投递丢失请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邮件标题格式:应聘职位名称+姓名+学历+专业+中国博士人才网)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