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人才工作 > 青岛杭州带头的新一轮“人才争夺战”为什么这么狠

关注微信

青岛杭州带头的新一轮“人才争夺战”为什么这么狠

时间:2020-03-04来源:凤凰网 作者:佚名

疫情凶猛,挡不住城市抢人的步伐。

2月15日,战疫正酣之时,青岛发布《关于加强人才住房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的征求意见稿,提出2020年全市要建设和筹集人才住房不少于10万套。

10天之后,实施意见正式出台,这枚人才争夺战的“重磅炸弹”正式引爆。

2月24日晚,杭州出台“战疫引才、杭向未来”八大举措,其中包括高层次人才最高购房补贴800万元、应届大学生每年再多补贴1万元租房补贴、启动一场云招聘等。

青岛和杭州政策的加码,将人才争夺战的门槛进一步提升,抢人出现了新的打法和趋势。

1

今年以来,除了青岛和杭州,多个城市陆续发布了人才新政,包括驻马店、苏州相城区、中山等等。之所以把青岛和杭州单拎出来,是因为“一南一北”的两座城,除却一线城市外,更具有代表性。

细看青岛和杭州的政策,重头戏均为“房”。

青岛建设10万人才住房,较之2019年的2万套暴增8万套。之前很多年,一提到青岛留不住人,“房价高、收入低”便被提了出来。此次青岛也是下定决心,给人才解决最大的后顾之忧。

更让人关心的是“分配门槛”:从此前的面向符合“青岛英才211计划”中确定的人才、经认定符合规定条件的来青创新人才、投资创业人员和创客等群体;变为面向在青岛全职工作且在青岛市无住房的具有全日制专科及以上学历或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资格、高级技工及以上职业资格的,以及在我市创新创业并做出贡献的各类人才。

基本上可以认定为“没有学历门槛”了。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青岛给出了极大的努力和诚意。借此,青岛在以“房”抢人方面,成功跻身国内第一梯队。

青岛2020年人才房的筹建数量,远高于之前的规划。去年青岛提出,2019-2022年,全市计划供应土地不少于8000亩,建筹人才住房不少于10万套,比往年年均建设量翻一番,为青岛市今后“招才引智”工作提供有力保证。

今年筹建10万套,2021年和2022年会是多少呢?青岛的给世人留下了足够大的想象空间。

青岛如此之狠的大背景之一,是青岛在建项目急速上升,需要大量专业人才。

今年青岛有22个项目被列为“省重点”。此外,青岛市市级重点项目357个,总投资7472.8亿元。

一线城市流出人才目标城市前10名

2

杭州的政策更狠,新建5万套人才房的同时,还追加租房补贴,1年1万,最长6年——

对全球本科以上所有应届大学生,在发放本科1万元、硕士3万元、博士5万元一次性生活补助的基础上,再给予每年1万元租房补贴,最多可享受6年。加快人才专项租赁住房建设,到明年底前新建5万套。提高高层次人才购房补贴,给予A类顶尖人才“一人一议”最高800万元购房补贴;B、C、D类人才分别给予200万元、150万元、100万元购房补贴等等。

很多人都在关注“800万”而忽视了“5万套”。此前,杭州推出人才专项租赁住房,但是房源比较少,主要面向高层次人才。可以预见,杭州的5万套人才房建成后,将惠及更多“普通人才”。

大规模建设人才房,深圳行动也是最早行动者之一。

去年4月底,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一次性公布《深圳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管理办法》、《深圳市安居型商品房建设和管理办法》、《深圳市人才住房建设和管理办法》,对公租房、安居型商品房、人才房三种“二次房改”中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申请、分配流转、监管、法律责任等作出详细规定。

最核心的发展思路是,到2035年深圳将新增170万住房供应量,60%以上为保障性住房,即公租房、安居房、人才房各占20%,剩余40%为商品住房。其中公租房租赁价格约为市场价格的30%,安居房价格约为市场价格的50%,人才房的价格约为市场价格60%。

人才争夺战进行到今天,户口、现金奖励等已经逐渐丧失吸引力,“房”成为城市抢人的新法码。大规模建设人才房,已成为趋势,而且申请门槛会越来越低。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大规模建设人才房,曾引发争议。

原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长张思平在其《深圳住房制度改革和房价调控》的报告中表示,深圳把“人才”作为住房保障体系的首要和重点保障对象,违背了住房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

将以收入为依据的住房保障改变为以学历为标准,以人才为重点、优先、主要的住房保障对象,则是背离了住房保障体系的基本方向和基本原则,不仅会使得政府和企业的功能作用混淆一体,使政府的作用发生错位,造成“人才”内部不公平待遇,更会加剧整体社会不公平。而以商品房价格为参照系确定保障水平,则背离了“可承受性”住房保障的基本原则。

3

在发布抢人计划的城市中,杭州最让人“意外”。

近年来,杭州人才净流入率、海外人才流入率、互联网人才净流入率保持全国第一。

去年1月至8月,杭州新引进大学生14.09万人,每个月基本呈现梯度上升趋势,前8月人才流入量同比增长超过100%。

如此大量的人才流入,杭州还缺人吗?

杭州发布的种种信息显示:缺,而且非常缺!尤其是高端人才。

2019年12月3日,杭州市人才服务中心联合市统计局、市经信局发布了《杭州市2019年度数字经济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目录》。

数字经济重点领域人才十分紧缺企业占比28%;数字经济重点领域人才紧缺企业占比50%;数字经济人才不紧缺企业占比22%。在受调查的数字经济企业研究领域中,云计算领域占比21%;大数据领域占比31%;物联网领域占比35%;网络数据安全领域占比10%;集成电路领域占比21%;人工智能领域占比26%。

上面的这张图,充分说明了引领的力量,以及产业支撑与人才流入的良性互动。当以阿里为为代表的杭州数字经济打开“潘多拉”魔盒之后,这波互联网的红利创造了N多就业岗位。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高端人才会云集杭州。

在本次杭州发布的引才新政中,已明显看到对高端人才的侧重。比如出台了对境内外高层次人才实施专项奖励、支持高层次人才优先购房等高含金量的政策举措。

杭州举办的“云招聘”,阿里巴巴、网易、海康威视、吉利等知名企业,浙江大学、中国美院、西湖大学、之江实验室、国科大杭高院等高校院所纷纷亮出招贤令。其中,浙江大学面向全球招聘求是特聘学者和“百人计划”研究员等210名、博士后500名,之江实验室推出研究人员岗位近900名。

当很多二线城市还停留在“如何吸引到人才”时,杭州进化到了“如何招到高层次人才”的阶段。

抛却一线城市,城市人才争夺战开始出现“分化”。

杭州在招才上的宣传造势值得其他城市学习。

疫情发生之后,李兰娟院士成为新晋网红,迅速全国知名。杭州在本次人才争夺战中,立马邀请其代言:“我在这里,在杭州等你!”

4

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推动,而要吸引人才,必须要有优质的发展机会和报酬。

杭州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青岛的主政者也曾说过,“真正的人才,决不会只满足于青岛给他们一套海景房来看海。他们需要的是干事创业,是自己创造创新的价值实现。”

“房”抢人背后,仍然需要产业的支撑。人来了,没有合适的工作岗位,即使有房又能怎样,照样留不住人。

多个城市的发展经验证明,要么形成产业的优势,要么培育人才的高地,两者起码要占其一。

以青岛为例,青岛科技大学的橡胶行业为国内翘楚,培养了大量人才,有橡胶业“黄埔军校”之美誉。在青岛,依托青科大的王牌专业走出的人才,诞生了两家上市公司:软控和赛轮。

同样的故事发生在武汉,光谷的脱颖而出离不开武汉百万大学生的人才基础。

以产业聚才的城市也很多,深圳、杭州都是典型。

人才对于城市产业具有重塑性作用,处在新旧动能转换之中的青岛看得非常清楚。如何聚才,除了“利诱”之外,还需与产业结合,从城市内生长。

其实,青岛也有类似的探索。青岛芯恩落户之后,有“中国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产业之父”之称的芯恩集团董事长张汝京与青大合作,成立微纳技术学院,推动芯片研发、产业化和芯片领域高端人才培养。

目前,青岛正在谋划的人工智能、5G等相关产业,是否也可以借鉴此种模式呢?

当然,从长远看,青岛的高校需要进一步扩容,特别是工程技术类大学。夯实了基础,才能长得更高。

为防止简历投递丢失请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邮件标题格式:应聘职位名称+姓名+学历+专业+中国博士人才网)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