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人才论点 > “人才饥渴症”为何越喊越渴

关注微信

“人才饥渴症”为何越喊越渴

时间:2014-03-20来1源:广西日报 作者:刘海明

  曹操的《短歌行》塑造了一个怀才不遇者的形象:“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人生之尴尬,在于有才无处发挥。如今,曹操式的郁闷好像成了历史。看看人才招聘广告,看看招聘高端人才的诱人条件,若说这不是一个重视人才的时代,实在是冤。有的地方开出了非常优厚的条件,还提供科研平台和经费,但都没有一个人报名。难怪一位大学校长说:西部对高端人才很饥渴!

  大学靠人才立校。可现在的一些大学求贤若渴,“渴”在用院士和长江学者应付各类考评,用来装点自家的门面。至于引进来院士和长江学者干什么,来应聘的符合本学校的学科建设规划与否,是否有与其相匹配的科研团队,这些关系到引进人才“存活”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只是一味地重金收购,难免人家对你的招聘不感兴趣,毕竟没有几个院士和长江学者缺钱。既然钱不是他们所渴望的第一需求,用砸钱来表达求贤若渴的学校,久而久之可能患上“人才饥渴症”。

  一旦患上了“人才饥渴症”,就忙于“解渴”。解渴的办法只能是招聘。省内招聘不行,全国招聘;全国招聘还是没有“水源”,就全球招聘。全球招聘失灵,只能到“两会”上诉苦。如果人才还是计划体制的话,兴许上级一个调令就止渴了。问题现在是人才市场机制,不事先考虑好求来的人才能做什么,该做什么,人才和需求单位的商业色彩浓厚,彼此的信任度差,即便今天好不容易“买”来了一位,可能要不了两年,蜜月期结束就分道扬镳了。用人单位也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不是好山好水好空气就能吸引人才,人才需要事业平台,需要发展环境。可是明白归明白,没有规划的招聘必然是盲目的,盲目的求贤若渴只能是病态,这样的人才饥渴症只能是越喊越渴。

  外引人才当然重要,可是给现有的员工以人格尊重和发展空间,也可能会孵化出一批人才。眼睛盯着外面,对已拥有的人才缺乏起码的人文关怀,这样的“人才饥渴”,说是伪饥渴也未必过分。正如网友所言:人才有自己的思路。人才不具有主动权,是不会去的。能被指挥的人才,指挥者本身可是需要很高指挥艺术的。被随便牵着走的人才,是伪人才,即便真是个人才,那肯定也被糟蹋得差不多了。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