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人才论点 > 用好“永久牌”和“飞鸽牌”人才

关注微信

用好“永久牌”和“飞鸽牌”人才

时间:2014-05-24来1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薛家明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尉氏县考察时指出,有两类人要重视:一是本土“永久牌”,他们热爱故土,工作热情高,要帮助他们提高素质、能力,开阔眼界,更好造福桑梓;另一类是流动“飞鸽牌”,交流到当地任职,他们要多磨练多接地气,掌握真本事。

  “永久牌”、“飞鸽牌”两类人才,正是本地人才与外来人才的形象比喻。我们党一贯坚持“五湖四海”的用人导向,不分地域,唯才是举,任人唯贤。所以,一个单位一般都由“永久牌”和“飞鸽牌”两类人才共同组成。本地人才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和骨干,外来人才则可以带来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和新的作风,二者各有所长。

  虽说同是为了国家和人民服务,但由于经历不同、身份各异,在个别地方也存在两类人才不能形成合力,甚至产生内耗的现象。如何让这两类人才演绎各自的精彩?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永久牌”人才“生于斯,长于斯”,熟悉当地的历史和现在。深厚的故土情,让他们更向往着翻天覆地的改变。然而,由于常年在一个地方或单位工作,容易使他们的知识结构单一,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不强。在与“飞鸽牌”人才的配合中,容易在理念、思路和方式方法上出现摩擦。对于“永久牌”人才,有关部门应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更多机会走出去参观、学习、考察和交流,以帮助他们提高素质、能力,开阔眼界,更好造福桑梓。

  “飞鸽牌”人才从外地交流到当地任职,一般都是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但是,由于对当地的传统不了解,对社情民意不熟悉。如果与当地干部配合不好,在工作初期,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对于“飞鸽牌”人才,有关部门应鼓励他们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困难,让他们多磨炼多接地气,掌握真本事。

  一个单位,有了“永久牌”、“飞鸽牌”两类人才的存在,无疑有助于避免干部队伍思维同化、决策僵化,有助于保持干部队伍的活力和创造力。首先,有关部门应合理配置“永久牌”、“飞鸽牌”两类人才的比例,既能让本地人才工作有奔头,又能保持干部队伍的活力和良好的知识结构。其次,有关部门应以干事创业为导向,辨别和使用干部。无论是什么“牌”的人才,谁工作出彩,谁就应得到提拔和重用。只有这样,才能让“永久牌”人才干得有劲,让“飞鸽牌”人才安得下心,共同为地方发展出力。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