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重大工程 > 拔尖人才 > 拔尖人才如何培养?

关注微信

拔尖人才如何培养?

时间:2012-07-06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宁铂

赵柏闻

张寿武

  核心提示

  目前,教育部选取19所国内顶尖高校试点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的工作正顺利进行,已有约2000名优秀大学生进入该计划。

  我们处在一个崇敬人才、渴求人才的社会环境中,许多家长都渴望自己孩子天资过人。但是,智商超群的孩子都能成为杰出的拔尖人才吗?超常教育这条路到底应该怎么走?

  众说纷纭少年班

  谈超常教育,不能不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提到科大少年班,不能不说的一个人当然是宁铂。

  1977年10月,江西冶金学院教师倪霖致信当时兼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举荐江西赣州八中高二年级的少年天才——13岁的宁铂。当时,中国百废待兴,举贤正是要务。1977年11月3日,方毅副总理批示当时为中科院下属单位的中国科技大学:“如属实,应破格收入大学学习。”1978年3月8日,中国科大少年班正式创办,21名少年被录取,宁铂便是其中之一。

  1985年1月26日,原国家教委作出决定:中国科大、北大、清华、北师大、上海交大、复旦、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武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西安交大、吉林大学、浙江大学13所重点大学开办少年班。

  面对一群早慧少年,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学模式不再适用,少年班不断进行着各方面的探索与创新。他们在招生、教育、管理等方面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多个第一,其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至今仍在影响中国高等教育界,比如自主招生、通识教育、学分制、个性化教育等等。

  比起按部就班的普通教育,少年班的成才率和成才度明显较高,涌现出一批诸如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亚勤、被授予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的卢征天、被誉为‘纳米博士’的秦禄昌、奇虎董事长周鸿祎等世界一流的杰出人才。

  但并非所有超常少年都能在少年班如鱼得水。当时,天资过人的宁铂被安排攻读理论物理——中国科学界最热门的领域,但是他根本不喜欢物理学。光阴荏苒,宁铂开始醉心于研究佛学,终于在2003年遁入空门。

  宁铂并非个案。由于入学时年龄太小,家庭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只重视成绩、不重视社会化,导致很多高智商少年天才成年后在为人处事上出现了障碍,在专业上也鲜有建树。众所周知的有,干政后来自我封闭,不能见人;谢彦波“有心理问题”,在专业上也泯然众人矣。

  自由生长育精英

  “拔尖创新人才不是‘拔’出来的,而是在适宜的土壤中长出来的。”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指出,教育的力量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创新人才通常不是原生态环境下自然生长出来的,而是良好教育生态下的主动生长出来的。

  自由生长方能培育英才。说到这一点,目前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任教的世界著名数学家张寿武深有体会。

  在国内读研究生期间,张寿武曾师从数学家王元院士。当时,王元认为自己的研究领域经典解析数论已无出路可言,所以鼓励张寿武自由选择方向。结果,张寿武硕士论文答辩时,王元说:“我一个字也听不懂,但考虑到你每天很早就来办公室,很用功,这个硕士学位就送给你了。”

  至今,这位美国艺术与科学院新科院士常常庆幸,有这样一位老师能对自己充分信任,给予了自己足够自由的空间。

  说到自由生长的英才,另一个著名的例子是赵柏闻。2010年从人大附中高二年级辍学的赵柏闻,目前已经是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人类认知能力的基因组学分析”科研项目的团队带头人。一名高二学生,如何成为“基因测序世界工厂”华大基因的“带头小弟”?

  原来,兴趣广泛的赵柏闻从初中起,就在北京农科院研究所实习,高二暑假他又为自己争取到深圳华大基因总部实习的机会。一天,赵柏闻向华大基因首席科学家李英睿要活儿干。李英睿随手写了一道题目,让他去解。赵柏闻用一个下午解出答案。李英睿当场震惊,这道题是基因组项目所遇到的难题,本来是想打发他一下的。看到赵柏闻如此有才,李英睿便开始“忽悠”赵柏闻留在华大基因工作,开明的父母也同意儿子做出自己的选择。从此,赵柏闻过上了与同龄人完全不同的生活。

  北大人力资源专家萧鸣政指出,赵柏闻之所以能够成为科研领域的一匹“黑马”,不仅在于他有着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而且在于他遇到了知人善任的伯乐和尊重儿子的父母。刘彭芝认为,如果一切按照既有模式来培养,赵柏闻只能还在不停地参加考试,不断地换取毕业证书。

  纷纭众说中,或许有人还记得,宁铂曾经说,自己是时代需求的产物,如果青春可以重来,他绝不会再读少年班。

  探寻培养新途径

  “创新人才的成长,只有在社会环境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时,才有可能成为现实,正所谓‘为育新才,先培沃土’。”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蒋毅坚这样认为。

  谈起拔尖人才的培养,很多人会想起上海少年王楠子。数年前,王楠子是上海某中学一个“标准的差生”,他的父亲不得已只好把他送到美国继续求学。没想到,到了美国的王楠子再未受到过老师的批评。一次他像在国内一样当众纠正了美国老师的一个错误,意外的是老师当场就说:“你真是个天才。”“太受鼓励了。”王楠子感叹。几年后的王楠子脱胎换骨,不仅在费城艺术学院读书期间屡获奖学金,并取得了全美动画比赛个人组冠军。

  近年来,一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已经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例如,北京大学2001年成立“元培学院”,清华大学从1998年建立数理基础科学班开始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建立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大学2005年成立“竺可桢学院”,南京大学2006年成立“匡亚明学院”,复旦大学2006年成立“复旦学院”等,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多样化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为了尽快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根据教育规划纲要和人才规划纲要的部署,教育部、中组部、财政部共同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下简称“拔尖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优势基础学科中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建立高等学校拔尖学生重点培养体制机制,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努力使受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指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从人才成长的个人内在因素、教育过程、文化环境、人才制度和国际综合实力等方面统筹考虑。下一步将从德才兼备、文理兼融、独立思考的要求出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切实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光明日报记者罗 旭)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