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重大工程 > 拔尖人才 > 同济“苗圃计划”落户20所高中 拔尖人才提前“育苗”

关注微信

同济“苗圃计划”落户20所高中 拔尖人才提前“育苗”

时间:2013-12-17来源:东方网 作者:
  东方网12月11日消息:据《新闻晨报》报道,在美国大学和中学间普遍实行的AP课程(大学先修课),在国内有了类似版本。记者昨天从同济大学获悉,从2011年开始,该校试点推行“苗圃计划”,按中学的特色和需求推出“苗圃课程”。同济“苗圃计划”目前已经覆盖包括申城7所中学在内的国内20多所中学。

  同济招办主任廖宗庭教授表示,大学招生和学生报考就像“谈恋爱”,在中学阶段提前“育苗”,旨在推行多元录取机制,避免“拉郎配”。

  一个班6成学生进同济

  两年前,同济大学试点推行“苗圃计划”,组织优秀师资进中学,在兴趣引导的基础上,为高中生提供大学基础课程。和曹杨二中结对的是同济中德工程学院,进入该中学的同济“苗圃课程”有:《大学专业导读》、“大学创新实验项目”、《机械制图与CAD》、《大学德语》等课程,此外还有同济科技德语、科技夏令营、汽车拆装实验等实践课,这些课大多由同济的中国教授和德国教授一起完成。

  同济中德工程学院副院长陈明告诉记者,曹杨二中第一届“苗圃计划”实验班的学生25人,有15个人在今年9月进入同济大学就读,其中有6个人进入中德工程学院。

  姜浩清就是通过“苗圃计划”进入同济大学的一棵“优苗”,“我觉得在中学开设的大学课程非常对我的胃口,我一直以来的乐趣就是自己动手做东西,爱看科普类的书。学机械制图时,老师在用电脑演示的时候,我在下面能变换出其他方案,觉得非常有成就感”,姜浩清说,在中学提前学到大学里心仪专业的课,更加确定了自己的兴趣。

  同济大一学生董继乾也是“苗圃学员”,他在高三时被邀请参加了同济“中学生结构设计邀请赛”,“从计算到画图、从设计到制作、都由我们自己完成,不仅锻炼了我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对结构和建筑有了初步认识”,董继乾说,自己从小热爱物理,在那次比赛后,他对自己今后的人生方向有了进一步思考,立志要成为一名建筑工程师。

  进大学后可“跟牢”师傅

  统一上课之外,同济还拨出经费或由校友设立基金,鼓励中学生组成项目团队,在教授的指导下,对所关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比如,地铁站台和车厢中间有缝隙,怎么解决?”陈明说,曹杨二中有一个学生团队罗列了10多种方案,“虽然其中许多想法还不是很成熟,但我们看重的是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廖宗庭教授介绍,除了曹杨二中,同济还在上海中学、晋元中学、向明中学、同济一附中、同济二附中、七一中学推进“苗圃计划”。此外,同济根据中学素质教育的不同要求,选派牵头的学院,在与中学共建实验室或素质教育基地的基础上,开设不同课程,比如与上海中学共建了汽车实验室、与晋元中学共建了结构实验室、与同济一附中共建了环境实验室等。

  “实际上,这就可以理解为同济的AP课程(AP课程指的是美国大学提供的在高中授课的大学课程,美国高中生可以选修这些课程,在完成课业后参加AP考试,得到一定成绩后可以获得大学学分)。”曹杨二中校长王洋表示,“上了课后,不少学生开始照着大学的专业要求来审视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特长”。

  根据同济的招生政策,“苗圃学员”在接受相关课程训练后,如达到同济大学制定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将可能享受到高考分数达一本线就能进同济的优惠。进入同济后,如果学生希望进校后继续跟着教授学,教授也认为该学生有培养潜质,那么,这个学生进校后就可跟着这个教授,根据其学习能力可一直读到博士。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