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蓄电池行业的一场全新革命。
上世纪70年代,长兴蓄电池行业起步。在经历了快速腾飞后,曾一度踩进了粗放发展的“泥潭”。面对严峻的资源环境倒逼,蓄电池行业选择了创新,走上了产学研合作、加快技术创新之路。
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沈阳蓄电池研究所、德国柏林大学等国内外着名高校、科研院所进驻蓄电池企业,建立了企业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共同致力于新能源产业的研究与开发,加快了企业的科技创新速度,为企业跨越式发展源源不断地输入动力。
一家企业要创新,一个产业要创新,一座城市也要创新。
全市引进高校、研究院所共建创新载体133家;东尼电子等本土企业拿下世界500强企业的生产订单;一批精英人才落户湖州……
科技创新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一场特殊的转型升级运动正在南太湖畔进行。湖州,在创新的集聚和裂变过程中,正在崛起为一座创新之城。
从“湖州制造”向“湖州创造”华丽转身
一根如头发丝般粗细的金属线,是当今世界上众多企业进行“技术角力”的战场。湖州东尼电子有限公司就在这根“发丝”的制造技术上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并拿下了苹果、富士康、日立等世界500强企业的订单。
“东尼电子”的前身是湖州大朝针织有限公司,从2008年开始转型,定位“高精尖”的发展方向,进军全球超微细合金线材产业,获得了高端市场的“入场券”。
“随着工业化程度不断深入,‘大朝针织’同其他传统行业一样,盈利空间面临压缩,这也是企业在立足纺织的同时,另辟蹊径涉足高科技领域的主要原因。”从小在父母创办的“大朝针织”生产车间中长大的沈晓宇,敏锐地作出了调整步伐的决定。
湖州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然而,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传统产业的优势不再。
怎样突出重围、重铸辉煌?和“东尼电子”一样,越来越多的企业依托科技创新,增强创新能力,主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长兴意蜂科技有限公司与院校开展合作,研究蜂种和生产新型蜂胶类保健产品,获得专利20多项,带动一方农民致富,而且使“空中农业”飞出了一片新天地。浙江久立自主研发生产的TF导管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多个项目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科技创新,让湖州企业走出了一条攻坚克难、变革进取的创新发展之路,实现了从粗放发展到转型提升的靓丽蜕变、从“湖州制造”向“湖州创造”的华丽转身。
智慧管理助推迈向“创新型城市”
与此同时,城市创新的步伐也在加速。
2012年,市第七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把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
战略已定,但湖州面临着创新的“先天不足”:高校、科研院所较少,高端人才缺乏,创新载体不多。
“引进”势在必行。为引进高校、科研院所,斥资数亿元,打造南太湖科技创新中心。为引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率先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湖州市先后引进了中科院生命科学院、中科院上海有机所、上海硅酸盐所、武汉水生所、西北高原生物所、宁波材料所、浙江大学与市政府共建创新中心。现在,全市已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创新载体133家。
近年来,湖州市崇尚“智慧管理”,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关于科技支持浙商在湖创新创业若干意见》等政策,在政策上、环境上提供了很多支持,激发企业更多的创造力和创新力。
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德清县积极探索科技创新的新路子,成立了科技银行。目前,该科技银行已发放科技信贷等金融创新产品1.5亿元,为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1.2亿元,为企业增加了“造血因子”,破解了企业发展“瓶颈”和成长中的烦恼。
从国家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示范试点城市,到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再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市……科技创新,续写传奇,湖州正描绘着一幅从“江南清丽地”到“创新型城市”的路线图。
科技创新拓宽湖州企业全球视野
5项申请专利、 1项硬件着作权、1项软件着作权……不到两年时间,齐洋和他的创业团队饱含激情,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打开触控行业内一扇扇大门。
齐洋是2010年南太湖精英计划引进的一位高层次人才、第七批国家“人才”创业人才。选择湖州,他说是因为湖州给了他像家一样的归属感:“一个人异乡创业,最大的现实问题就是住所和办公场地,没想到午饭后他们就给我解决妥当,傍晚还派车带我去买了锅碗瓢盆。”
依靠着南太湖精英计划给予的优惠政策,齐洋创立了从事多点触屏研发和生产的高科技公司。如今,每月销售量达700套,产品远销美国、荷兰、德国等80多个国家。
高层次人才集聚,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焕发了企业的科研热情。目前, 82%的科技人员、 95%以上研发投入、 75%以上科技项目、 80%以上科技成果出自企业。
科技创新,不仅助推企业快速发展,也拓宽了企业的全球视野。去年2月,经国家商务部批准,森赫电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并购德国莱茵电梯有限公司,成为湖州市首家走出国门并购境外电梯企业的跨国电梯公司,完成了“蛇吞象”的壮举。
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一家家科研院所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个个科技型企业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一项项重大技术突破引领着全行业的发展……科技创新带来的活力和效益不断显现。
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对湖州来说既是一次发展机遇,也是一次挑战。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湖州将围绕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这个目标,着力实施“六大专项行动”,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优化创新环境,释放科技活力,为实现“四个翻番”、打造“四个湖州”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湖州,率先改革,敢创敢赢,先行先试,着力走出一条速度与效益并驾齐驱的腾飞之路。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