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重大工程 > 地方引才政策 > 走向新的 “黄金十年”

关注微信

走向新的 “黄金十年”

时间:2013-07-19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
上海是个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只用了短短10多年,上海就实现了软件产业从新兴高技术产业到支柱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一年多前,上海成为首个省级“中国软件名城”,7年后,上海软件产业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2000年,上海软件产业刚刚起步,当年经营收入仅47亿元。2012年,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经营收入362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

  是什么力量推动上海软件产业走过“黄金十年”,又开始新的“黄金十年”征程?

  是围绕政策环境营造、重点领域推进、专项资金支持、新兴业态培育、人才队伍建设等,持续不断地出台措施,使上海成为首个达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指标的省级城市。而在这背后,是上海将软件产业视作推动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引擎的远见卓识。

  据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李耀新介绍,自2011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上海市政府签署《部市协同开展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合作备忘录》以来,上海进一步鼓励软件、集成电路、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产业发展,同时,努力培育软件产业的“航母”,希望到“十二五”末,上海软件产业发展水平继续保持国内领先,部分重点领域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成为国内软件产业高地,有3到5家年收入逾百亿的软件企业。

  根据规划,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到2015年预计经营收入达到6000亿元,2020年突破1万亿元。为此,上海将进一步聚焦软件产业“名企、名人、名牌和名园”建设――

  培育和引进并重,打造上海软件“名企”。加快落实国家和上海有关政策,为企业做大做强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发挥专项资金引导作用,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培养和引进并举,打造上海软件“名人”。依托“人才”、“浦江人才计划”等人才工程,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政策和服务机制,吸引和留住人才;设立一批人才培养实践基地。

  以自主创新为重点,打造上海软件“名牌”。围绕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研发面向移动互联网的新一代基础软件和基于网络的基础软件创新应用平台;围绕工业产品研发、生产、管理、流通、销售、维保与再制造等关键环节,形成各种制造业解决方案;突破信息安全核心技术,为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提供安全支撑;按照“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可信化”技术发展趋势,重点支持基于分布式架构、分布式存储、集成一站式综合大型应用软件与服务平台。

  以优化布局为重点,打造上海软件“名园”。继续推进现有国家级和市级园区建设;新建一批市级园区,鼓励有条件的区县积极创建软件园区;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园区服务能级。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