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重大工程 > 地方引才政策 > 江阴推进转型升级谋率先发展 建滨江花园城

关注微信

江阴推进转型升级谋率先发展 建滨江花园城

时间:2013-10-15来源:人民网 作者:
  转型,决定着一座城市的未来;城建,关乎着一座城市的形象;生态,烙印着一座城市的底色;民生,书写着一座城市的追求。

  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的攻坚突破之年,江阴以“四个率先”的姿态,在经济转型、城市建设、生态提升、民生普惠道路上,谱写着崭新的篇章。

  率先发展看转型

  背景:在新征程中,一批因技术“革命”获得新生的新产品、新项目,正成为企业打开市场空间、实现创新突围的“攻坚利器”。法尔胜自主研发的起重用钢丝绳、阳光集团开发出的防透薄花呢、锦明玻璃研制出的六轴重载工业机器人、长电科技推出的“通信用高密度球栅阵列封装FBGA”……为了实现创新突围,善于抢抓机遇的江阴企业正加快技术创新,通过新一轮对接科研院校、培养创新团队、搭建研发平台,打造拥有核心技术的优势产品,实现产品、产业的“普转特”、“粗转精”、“低转高”。

  加快由资源依赖向绿色环保转变,激活先进制造的内生驱动,在集约集聚中追求低碳发展……在新一轮加快转型发展的春潮中,江阴政企将通过向科技驱动转型、向人才引领转型、向体制机制创新转型,走出一条支柱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江阴特色转型之路,打造经济转型升级的“江阴版本”。

  今年江阴将坚持以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继续安排财政装备贴息资金,着力推动冶金、纺织、金属制品等优势产业加快技术改造,提高装备水平。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倍增计划,新增省高新技术企业5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提高到36%。

  加快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60个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9%。突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新建院士工作站2家、博士后工作站2家,新批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8家、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三站两中心”达到300家以上。深化“百企万件专利”行动计划,组织申报专利1.5万件,其中发明专利超过3000件。加强品牌标准建设,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着名商标12件,争创省名牌产品8个以上,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8项。

  突出高端人才引进培育,新增国家“人才”人才、省“双创计划”人才10名,引进高层次人才500名以上。深化人才强企“330”计划,加快推进“十千万”柔性人才库建设,培育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5名、创新创业团队1-2个。推进企业创新管理模式,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切实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支持企业加强品牌经营和营销模式创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连锁经营。加强资本运作,确保上市后备企业保持在100家以上,其中创新型后备企业20家,新增企业上市3家、力争5家。

  率先发展看城建

  背景:2012年,江阴开启了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的新征程,计划五年内打造“北依长江、中环群山、南涵湿地”的市域空间格局。如今,货栈、轮渡和工厂已开始陆续躬身避让,“八里沿江”相继启动中央景观大道、滨江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十里运河”则把古城风貌保护和锡澄运河航道整治工程结合在一起;而以往企业和堆场密集的应天河也将“还河于民”,打造贯穿江阴南门的绿色生态亲水空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意居住将成为江阴市民的真实写照。

  今年江阴将有32项道桥工程、3项景观工程、8项代建工程和9个安置房项目竣工。以沿江、沿河、南门等区域为重点,沿江区域基本建成东区路网体系,加快建设滨江公园,初步展现“江阴外滩”的靓丽形象。南门区域通过打通城区“断头路”,实施历史风貌街区和景观提升改造,优化出行环境,实现城市南拓目标,展现南门优美风貌。年内基本建成沿江中央景观大道(林荫大道)、临江景观道路(江堤路),建成开放滨江公园一期,完成虹桥南路南延伸段、中山南路南延伸段、应天河风光带、南门历史风貌街区、广电大厦、澄江西路二期隧道工程的建设。加快敔山新城配套项目建设,推进与主城区融合发展。加快城西地区普惠路、青山路延伸段等道路建设,尽快形成以万达广场为核心的开发片区。

  全力推进“两路一河”工程,启动建设锡澄高速花山互通和新锡澄运河滨江路桥,建成新锡澄运河芙蓉大道桥,加快推进环城快速路网建设。建成锡澄高速璜塘互通连接线、长新大道一期,完成峭璜路拓宽改造。加快渡口外迁,推进申港新渡口建设。启动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推进申张线、锡北线航道整治。

  此外,绿化层次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江阴将城区周边70平方公里定位为城市核心生态圈,完善花山、定山、绮山“三山”森林公园规划,并尽快启动实施,构建镶嵌在主城、副城之间的生态廊道,并突出高速公路出入口、主干道两侧、航道沿岸、村庄周围等重点地块,加大绿化力度,丰富林种结构,真正实现“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

  率先发展看生态

  背景:今年三月,一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在江阴大地上拉开序幕,各部门积极投入备战状态,从环境扰民整治、市容秩序整治、村庄环境整治、主干道沿线整治四个方面入手,全力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在环境扰民专项整治中,江阴将对全市25家电力企业展开专项检查,完成电力企业5台电力机组的脱硝改造工程,对群众反映强烈的29个突出环境问题进行集中整治。

  江阴今年将力争全面完成电力企业脱硝工程,比国家规定提前半年完成。完成主城区周边公用热电企业的整合关停,加快推进澄东南燃气电厂立项建设。开展造纸、化工等行业整治,全面完成电镀、印染行业治理任务。加大机动车尾气检测力度,强化黄标车限行区建设,核定黄标车淘汰范围。年内关停化工企业45家,居民区、学校周边的小化工企业年内全部关停到位。组织实施30个重点节能改造项目,实现节能10万吨标准煤以上。淘汰燃煤锅炉100台,完成高能耗企业节能监察审计150家。确保PM2.5年均浓度下降4%,全年空气优良率按照新标准达到85%以上,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90以上。同时推进中水回用工程建设,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75%以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全面取缔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秸秆100%综合利用。推行照明绿色节能改造,完成建筑节能应用60万平方米。

  继续在节能减排、民生环保、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足文章。加快编制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环卫保洁“五张网”。在扩大覆盖、提高效率、确保安全上下功夫。继续推进张家港河等流域的综合治理,重视长江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抓紧绮山应急备用第二水源地建设。同时推进“数字环保”进程,建设一批污染源自动监控基站、网点和终端系统,健全水、气、声、危废、放射源监测预警体系,通过监测手段的完善、监测技术的提升、监测范围的全覆盖,为环境安全提供坚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率先发展看民生

  背景:切实把民生改善提升工作落到实处,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于民。今年,江阴民生建设进一步提档升级,将大力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同时,住有安居、病有良医、学有优教、社会保障等民生热点也将在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中得到进一步优化。

  江阴城区年内将建成拆迁安置房135万平方米,提供安置房11550套;加快第四期保障房建设,年内新开工建设12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全年提供就业岗位5.5万个,解决本地劳动力就业2.2万人,加大就业援助力度,突出抓好被征地农民、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的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江阴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2%以上;启动新一轮全民创业工程,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年内扶持自主创业2100人,带动就业1.25万人;加大企业社会保险征缴力度,城保扩面新增参保5万人,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9%以上;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150元提高到180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月人均480元提高到530元,第十二轮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由500元提高到580元;城区新建老年大学1所,敔山湾九年一贯制学校建成投运;启动建设江阴市医疗中心(市人民医院东院),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体制,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基本建成120急救指挥中心,提升医疗救护和服务能力。开展健康讲座千场以上,新建健康主题公园5个。此外,加快城乡文化设施建设,竣工投运广电大厦,启动建设凤凰文化广场,年内新增公共文化设施8300平方米。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继续向村(社区)延伸,覆盖率提高到80%以上。实施文化种子工程,确保村村配文化辅导员、建阅报栏,提高群众文化活动质量。实施“欢乐进万家”文化惠民工程,全年送戏、送评弹下乡340场,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1场公益电影,让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同样多姿多彩。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