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重大工程 > 地方引才政策 > 宁夏:“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人才方位

关注微信

宁夏:“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人才方位

时间:2014-05-06来源:《中国人才》 作者:蔡秀萍

  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中最亮一抹颜色

  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中,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无疑是最亮的一抹色彩。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要创新合作模式,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战略构想的提出,让驼铃回响了两千多年的丝绸之路,再度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瞩目的焦点。2014年3月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提出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贯亚欧大陆,联通亚洲、欧洲两大经济圈,是区域经济合作的一种创新模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凝聚着党和国家向西开放,统筹东西部发展、构建新的开发开放格局的期许。“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国,涉及我国西部大部分地区,其中包括新疆、宁夏、青海、甘肃、陕西等西北五省区和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四省市区。这些地区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及开放度还有一定差距。“丝绸之路经济带”也因此被视为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升级版。今年两会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成为西部省份代表委员们的热频词,他们纷纷就利用好这一难得机遇实现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建言献策。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人才优先发展又如何体现?初春时节,记者踏上生机勃勃的塞上江南,去感受宁夏这块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田的春的气息。

  “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人才探索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构想提出一年前,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发展就以全新的意义和前所未有的高度纳入中央的视野。这颗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在2012年9月被国务院批准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负责同志介绍,根据《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规划》,宁夏将以沿黄经济区、中阿博览会和银川综合保税区建设为平台,推进区域经济合作、拓展对外交流合作,引领外向型经济发展。推进在经济贸易、能源开发、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和投资金融等领域的开放合作,把宁夏建设成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家大型综合能源化工基地、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基地、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集散地、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新亚欧大陆桥重要的物流中转基地和中阿合作人才培训基地八大中心。

  对接这些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任务,宁夏在用人才支撑特色产业国际化发展、为开放型经济装上“智能核心”、优化人才发展小环境等方面开展了新的探索。

  人才支撑特色产业国际化发展

  贺兰山东麓,是世界上高端葡萄酒的优质产区。在发展规划中,宁夏将在这里打造百万亩葡萄产业与文化长廊,到2020年实现千亿元产值。宏伟的目标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这里的葡萄产业人才高地被宁夏列为全区优势产业“人才高地”建设工程之一。

  在葡萄产业人才高地建设的框架下,葡萄种植户、葡萄酒企业技术骨干、葡萄旅游产业服务人员、酿酒技术人才全都纳入培养体系。而宁夏大学葡萄酒学院的建立,更是在产业人才培养机制上的探索。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应用技术人才和中国葡萄酒文化的建设者”,宁夏大学葡萄酒学院院长党小龙告诉记者,“同时,我们也是产业引导、企业参与、面向市场的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者”。该学院是由宁夏大学、法国格洛诺布尔第二大学葡萄酒学院、全国工商联金融集团三家单位股份制合作办学,引进法国葡萄酒专业领域的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和国内葡萄酒行业著名教授培养专业人才。学院的学生在国内完成两年培养后将赴法国接受2年的专业培训。

  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是宁夏最具特色的产业,也是宁夏与中东地区和阿拉伯国家经贸交流的敲门砖。为加快中国(吴忠)清真产业园建设,宁夏在之前建设葡萄产业、设施农业和特色林木选育与应用人才高地的基础上,开始筹建中国(吴忠)清真食品穆斯林产业人才高地。计划通过5年时间,培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000人,专业技术人才3000人,各类技能人才5万人,引进国外专家100名,全力打造“四位一体”的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人才培养使用体系,为清真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为开放型经济装上“智能核心”

  近年来,宁夏积极搭建中阿交流合作平台,从2010年开始举办中阿经贸论坛。四届论坛共签订合同项目303个,计划投资4060多亿元,涉及新能源、装备制造、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加工等各个领域,促进了中阿各界的合作。2013年,中阿经贸论坛更是升格为中阿博览会,这个合作交流平台,吸引着各类发展要素加快聚集。借助中阿博览会,一批大企业、大项目落户宁夏,宁夏不仅有特色产品远销92个国家和地区,更有23个新能源、新材料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宁夏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在于人才工作为开放型经济装上了“智能核心”。

  IBI育成中心,被当地人称为宁夏“中关村”,这个智能产业园区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生物科技和知识产转化培育产业。2012年园区入驻企业20多家,年产值3.2亿,但到2013年底,这里入驻企业已达到130多家,产值13个亿,2400余名人才入驻孵化、创新创业。这里凝聚着宁夏的智能产业,也是宁夏的人才核心区。

  在这里,全国最大的西北电商物流中心——宁夏西北明天科技有限公司就坐落于此,公司董事长赖广蒙带领不足10人的科技团队,开发出电子物流软件,盘活全国380多万辆大型货车和27个省市自治区的货物资源,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有机融合的新型经济业态中,创造了年收入2.6亿元的佳绩。

  优化人才发展“小环境”

  从2009年起,“人才”专家、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计皖博士每年都要在往返于美国-北京-银川之间,在宁夏林业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的科研平台上,主持开展基因工程技术工程和培育抗盐经济作物研究,自主创新培育西北急需的耐寒、耐盐碱经济作物,他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帮助研究所翻译仪器设施设备的使用手册。和他一样,在这个研究所工作的还有美国康奈尔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李昌晓和密苏里州大学邱文平博士。2012年外聘专家述职大会上,3名专家都深切地感受到他们在宁夏不再是“客人”,而有一种融入大家庭的归属感。这得益于宁夏林业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人才小环境的营造。

  尽管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但宁夏林业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不断创新优化人才发展“小环境”,先后获批五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国家经济林木种苗快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种苗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林木种苗工程重点实验室、西北特色经济林栽培与利用省部共建国家工程中心和国家林业局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让外聘专家及本土人才“才尽其用”。林业研究所还让外聘专家从工作团队中自主选择工作助手,并给专家们配备设施齐全的生活公寓和自驾轿车,邀请他们的家属来宁夏探亲考察。

  依托外聘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林业研究所逐步构建起国际国内技术合作交流与人才培养平台,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研发领域,还促进了人才培养与成果转化。

  当前,林业研究所开展了枸杞、葡萄、枣树等具有明显西北区位优势的经济林木种苗繁育与产业化开发,与农民合作组织在宁夏、新疆、内蒙、陕西、河南、天津、北京等不同生态区域建立起总面积1.1万亩的标准化示范推广基地,既为当地提供了大量优良品种林木种苗,又将流转土地上的农民培训成掌握新型育苗技术的农业工人,成为当地农业新技术示范应用的亮点。

  宁夏民营化工企业宝塔石化集团,每年设立100万专项科研经费,帮助科研人员开展科研项目研究和科研成果推广转化,建立了国家级煤化工检测重点实验室、全国唯一一家轻烃深加工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吸引科技人才。还引进了原中石油具有先进金融管理经验的人才宋焕军,提出并积极筹建中阿基金会,预计规模能达到100个亿。

  正是有了不懈的探索,宁夏的人才事业与开放型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双螺旋上升趋势。2013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32.18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45.2%,高于全国同期增速37.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5.52亿美元,增长55.5%。

  经济带建设需要人才增量提色

  在宁夏宝塔集团,集团党委副书记徐永祥告诉记者,集团当前正在与哈萨克斯坦商谈收购油田项目,但是国际商务谈判人才的匮乏,让他们面临着临时找人才的尴尬。“人才还是跟不上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徐永祥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担忧。

  从经济发展的神经末梢到开放前沿,宁夏有很多的难题要去突破和探索,宁夏的人才发展无论是质还是量都需要有大幅度的提升,才能满足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需要。

  宁夏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傅兴国告诉记者,“宁夏经济底子薄,吸引人才的大环境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但下一步,我们还是要持之以恒推进区域特色、行业特点人才工作,实施更加开放、更有竞争力的人才引进政策。”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