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没有人才的风云际会,就不会有加快发展的风生水起。双塔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相对较少,致使人才密度偏低,新型产业领域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总量偏少,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为破解这个制约全区发展的“瓶颈”问题,近年来,双塔区通过一方面制定政策引进外地人才,另一方面优化环境培养本土人才,使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为加快富民强区进程提供了坚强人才保证。
据介绍,在外部人才引进上,该区实施“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机制,既考虑区情实际,又体现以用为本。在引进人才时,除妥善解决其住房、配偶工作、子女就学就业等问题外,创新人才激励政策,满足人才利益诉求。如引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科技人才时,受聘人才除“享受10—20万元年薪、100—150平方米专家公寓住宅和夫妻双方同时加入以及子女就学”等优厚条件外,“鼓励民营企业通过股权激励方式引进高级经营管理人才,股权激励所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按实际缴纳税额的30%予以奖励。博士人才在双塔区创业满3年且取得市级以上研发成果,并成功实现产业化经营的,由政府给予10万元以上的一次性奖励。对自主研发人员的专利申请费和专利审查费在专利受理、授权后,给予50%~100%财政补贴。对取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并在全市实现产业转化的研发机构及人员,视成果水平及产业转化效果,一次性给予5—50万元的研发资金资助。”这样的内容设计,充分发挥了中心城区的比较优势,也满足了人才追求个人价值的诉求,从而在机制层面为人才扎根双塔创造良好环境。同时,借助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在工会大厦承租5000平方米的办公大楼(能够承载30余家企业入驻),积极发展楼宇经济,带动人才引进集聚。
在内部人才培养上,注重整合区内资源,进一步加大本土人才开发培养力度。在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和培养工作中,充分利用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及各级各类培训资源,依托大枣、梨果、设施蔬菜为特色的“三大农业基地”及畜禽饲养大户等平台、借助“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等培训载体,培养农村实用人才3000余人。联合区科协开展“科技走进千家门”活动,向广大农村党员群众发放农业实用技术光盘2000余张。以继续教育为手段,努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组织区财政局、教育局、卫生局、教师进修学校等30多个部门和单位10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继续教育。同时,把继续教育工作同“引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聘请专家、专职教师对专业技术人员培训1500多人次,较好地补充了专业技术人才知识给养方面的不足。在高技能人才使用和培养上,以全区支柱产业为重点,以航天长峰电源、金达集团等骨干企业和就业培训中心为依托,培训高技能人才500余人。加强对“双选生”的管理和培养,按照“量体裁衣、因人施教”原则,对大学生村官采取“三级培养、三个提高”的培养模式,即建立村级培养机制,由村书记、主任签订培养责任状,在实际工作中锻炼与积累村官实践工作经验与提高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建立乡级培养机制,由乡镇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与村官签订包扶协议,在纪律上严格约束,在工作中加强督促和指导,从而不断提高村官实际工作能力;建立区级培养机制,区人才办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村官开展经验交流会、座谈会,总结好的经验及做法,不断提高村官融合性和创造性。目前,在该区已服务期满的14名村官中,有13人考录为公务员,其中6人成为省委组织部选调生,2人考入(调入)市直部门工作,2人现已提拔为副乡镇长,3人获得科普先进个人等省级荣誉奖励。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