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重大工程 > 地方引才政策 > 青海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打造引才聚才特色高地

关注微信

青海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打造引才聚才特色高地

时间:2018-01-17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作者:91boshi

近日,青海省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措施》,围绕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提升人才服务质量,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出台11条创新举措,加速落实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加快实现人才工作创新突破,走出一条符合青海省情、富有青海特色的人才发展之路。

抓队伍建制度

构筑人才“蓄水池”

实施青年人才“新苗”工程。持续加大优秀大学毕业生选调工作力度,每年面向重点高校招录200名左右选调生,面向其他高校招录600名左右选调生,不断吸纳政治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充实到省直机关和基层单位工作,为他们成长成才提供锻炼机会和施展平台,进一步加强党政人才队伍源头建设。

推广“青大—清华”组团式引才模式。聚焦重点急需领域人才需求,建立可持续的智力帮扶机制,大力推广组团式引才工作,选择生态、环保、旅游、金融、教育、卫生、规划、文创等重点领域先行试点,明确需求单位和岗位,对接支援方选派高端人才来青开展团队式服务,实现援青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构建依托援青资源开展引才引智工作交流平台,每年定期召开援青人才工作论坛。

建立“特设岗位席位制”。针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高端人才急需紧缺的问题,探索建立“特设岗位席位制”,依托重大人才工程采取“定岗不定人”的支持方式,鼓励重点单位根据事业发展需要,自主引进国家“人才”“万人计划”专家等高层次人才。

建设青海大学人才高地。瞄准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急需的前沿技术,推动青海大学对接优势学科和优势资源,制定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育、使用、激励、管理和服务政策,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和可借鉴、可复制的体制机制,把青海大学打造成“广聚英才而用之”的人才高地。

搭平台促成长

营造引智“磁力场”

打造(平安)柳湾人才小镇。依托海东科技园人才服务平台和资源,围绕形成高原特色产业人才集群,进一步提升发展定位,升级园区功能,健全创新创业服务链条,促进人才与产业精准对接,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产业+人才”小镇。

做优西宁人才金港。着眼促进人才服务产业发展,依托西宁人才金港的现有条件和基础资源,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提质升级金港功能,按照市场化拓展、专业化运作、社会化参与的思路,创新人才交流、人才培训等中介服务,努力打造立足青海、辐射西北的社会化人才服务机构。

搭建基层乡土人才交流平台。着眼支持基层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相关单位或地区搭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交流对接平台,为基层乡土人才实现就业创业、成长成才提供政策咨询、资源对接等方面服务。

重引领强服务

做优人才“生态圈”

着眼构建长期联系机制,成立援青人才(博士服务团)联络服务中心,协调推动重点单位在临床医学、生态环保、绿色金融等领域设立研究基地,柔性引进历届援青人才持续提供智力服务,充分发挥援青资源的累积和裂变效应。

着眼优化人才发展的金融环境,推动政府金融主管部门和有关金融机构合作成立青海人才金融服务联盟,逐步推出“人才贷”“人才险”“人才投”和“人才通”,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担保贷款、保险、投资和上市绿色通道等服务,支持他们创领办企业,加速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抓住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充分发挥高等教育机构和社科研究机构的学科、人才优势,设立青海人才研究中心,围绕人才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专题调查研究、学术交流等活动,为进一步推进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智库服务,并促进研究成果更好地转化应用。

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进一步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建设好“人才之家”,讲好优秀人才故事,创优“原子城”高层次人才国情教育品牌,努力铸就青海人才精神家园,引导各类人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责编:沈王一、闫妍)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