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人才工作 > 长治市全力打造对外开放人才高地

关注微信

长治市全力打造对外开放人才高地

时间:2017-12-08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91boshi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推进。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大改革落实工作力度,把中央《意见》落到实处。着眼于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加快构建具有山西较强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全面推进人才强省战略,省委研究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省人民政府配套出台了《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财政支持政策》。着力于打造对外开放的人才高地,今年以来,长治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有关精神,紧紧围绕着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和“六大工程”战略部署,以各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导产业布局为引领,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推出了一系列招才引才培才储才制度体系,所有的资助、补贴、保障、融资额度均采用最高水平,鼓励支持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各类产业园区创新引才思路、完善引才机制,积极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全力为创业创新搭建环境洼地,为人才提供舞台。
  在推进过程中,长治市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提出“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的要求,把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为重要战略支撑,按照“用好政策敢创新、对标先进出亮点、破解难题显特色”的思路,结合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出台了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20条《意见》。《意见》聚焦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引进能够引领产业升级、优化企业管理、突破关键技术的行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吸引和集聚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打造区域性人才的政策高地;对国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领衔重大项目来长治发展的,最高给予1000万元的项目资助,呈现出“引、育、活、好”的新特点。

  突出一个“引”字,筑巢招凤,注重招揽人才的精准性

  长治市是全国首批、我省唯一的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示范区。在推进过程中,长治市委、市政府深深感到,在建设全国创新创业活力充分释放、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显著的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中,长治市是特区中的特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只有创新才有出路,而没有人才的支撑很难实现创新。
  以全力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示范区为要求,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六大工程”战略部署,突出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委、市政府强化人才的引进,明确了“高精尖缺”的引进人才导向。对照《长治市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对引进的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省级领军人才、市级领军人才,每年给予最高不超过60万元、40万元、20万元、5万元的生活补贴,享受期为3年;对新引进、具有国内外先进技术水平或国际领先技术水平、对全市产业发展有较大影响和效益的团队,分别给予最高200万元、500万元资助;对各类急需紧缺人才将通过补贴奖励的形式,鼓励企业大胆引才引智。按高层次人才分类,分别给予三年实际薪酬60%-30%的生活补贴;实行高校毕业生“零门槛”落户,新引进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双一流”大学和学科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双一流”大学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除发放三年生活补贴外,还将在首次购房方面给予10万元、5万元、3万元补贴。
  此外,鼓励企事业单位通过顾问指导、兼职服务、“候鸟式”聘任、项目招标、联合攻关、成果转化、专题服务、合作交流等形式,柔性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并将结合项目目标完成情况和产生的经济效益,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奖励;鼓励企事业单位、人才中介组织等引进和举荐人才,对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中A、B、C类人才的用人单位,分别给予最高500万元、50万元、20万元奖励;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对专业技术性较强的事业单位引进急需紧缺、专业对口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副高以上职称的人才、“双一流”大学和学科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双一流”大学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实行“一事一议”,通过引才绿色通道直接进行考核考察,合格后用人单位可直接申请使用单位空缺编制,若无空编,按照编制周转池制度申请使用编制。改革机关事业单位科级干部职数备案和干部调动审批制度,取消单位科级干部职数审批制度,实行科技干部任免报备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力度。

  突出一个“育”字,强基增效,注重人才培养的长期性

  长治现在正处于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市委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核心在放权放活,在加快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落实和扩大用人单位自主权,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使人才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源泉充分涌流,为推进全市产业转型示范区建设、如期实现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
  实施新潞商企业家素质提升、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上党工匠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和青年人才储备等重点人才工程,为转型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储备。从优化环境着手,除每年选派不少于500名优秀企业家赴发达地区、知名高校学习交流外,还将定期开展“企业家大讲堂”活动,实行企业家培养导师制度,定期评选在全市转型升级发展中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和优秀新星企业家,给予奖励。抓好企业家成长和接班问题,实行企业家培养导师制度,建好本地企业家接续传承体系。
  大力实施“上党工匠”铸造、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青年人才筑梦工程,不断升级本地人才库。通过建立职业技能晋级奖励制度,对企业、职业院校新引进和新获得高级技师、技师职业资格的人员,给予5000元、2000元奖励支持,新引进的高级技师在全市首次购房的,给予5万元补贴;推动职业院校、技工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技能人才,市属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每年累计输送50人以上高级工和预备技师,且与企业签订3年劳动合同的,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院校奖励,专项用于奖励一线教师;以学费补贴、组织开展专业技术知识更新培训,鼓励专业技术人才持续深造,特别是对事业单位在职人员攻读全市产业发展亟需专业的硕士、博士,毕业后给予50%的学费补贴;在拓宽青年创业投融资渠道的同时,推进青年大学生初创期社会保险费补贴、创业场地房租补贴等政策落实,全力助力青年创业。离岗创业可在原单位保留5年人事关系,并设立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资金,给予出资人一定比例的保障。

  突出一个“活”字,破障添力,注重人才激励机制的实效性

  长期以来,僵化的计划管理体制束缚了人才的活力,用人单位的自主权被政府侵占,人才的自主权被用人单位侵占,这种自主权的错位,严重压制了人才创新创造创业的积极性。全面落实用人主体“用什么人、什么时候用人”等方面的自主权,充分释放人才活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创新创造创业的积极性。针对传统的人才评价制度中“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实施意见》彻底取消了附着在职称评审上的一切非专业条件,进一步下放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的高级职称评审权,真正回归“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的正确导向上来。
  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实行职称评聘分离,专业技术人才不受用人单位岗位限制,符合条件即可申报;推动学校、医院、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等企事业单位自主评审,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动收益分配改革,鼓励科研人员在履行所聘岗位职责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入股或兼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攻关等工作,取得合理收益,科研单位职务发明成果的转让收益,按不低于90%的转化净收益奖励给参与研发的科技人员及其团队;探索设立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资金,为科技成果转化托底;进一步畅通人才流通渠道,建立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类人才相贯通的职位评价体系、岗位参照体系和双向交流挂职制度,促进人才流动;开展“长治市特聘专家”评选、“长治市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及相关待遇拔尖人才”评选等活动,设立“长治市人才工作贡献奖”,加大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和团队进行表彰奖励,激发其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激情与活力。

  突出一个“好”字,提质增量,注重服务人才机制的稳定性

  从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财政资金保障、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宣传引导等四个方面着手,健全人才优先发展工作保障机制;通过建设人才公寓、扩大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解决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全面解除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加大金融服务支持力度,鼓励设立服务人才的专门金融机构,研发“双创精英贷”“人才贷”“知识产权贷”等特色信贷产品,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发挥政策性担保作用,对领军型人才创办企业的,可由市财鑫担保公司提供最高200万元的贷款担保,并由市县财政给予3年贷款贴息。设立“人才双创基金”,对创新创业项目和人才给予股权和债权扶持。依托“长治市金融商务区”搭建专业化的“人才金融”服务平台,引导各类人才向长治市集聚。
  开发区改革在我省转型综改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支持转型综改示范区在人才流动、成果转化、创业扶持、收益分配和服务保障等方面先行先试。长治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吸引集聚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全省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此项改革是落实省十一次党代会“用先行先试擦亮转型综改试验这个金字招牌”要求的具体举措,也是打造山西“人才特区”、搭建平台、筑巢引凤的生动实践,是推动转型综改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长治将创新开发区人事薪酬制度,实施职员制改革,淡化行政色彩,推行领导班子任期制、全员岗位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着力打造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形成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充满生机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引领各类开发区大胆创新、率先突破,构建更灵活、更开放的引才用才机制,推动全省开发区二次创新创业,努力营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发展环境。
 

本报记者 李 楠 本报通讯员 张爱厚

为防止简历投递丢失请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邮件标题格式:应聘职位名称+姓名+学历+专业+中国博士人才网)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